一份問卷就能帶來幸福嗎?

39557895_10156907656873623_7455199439213297664_n

前幾天一位在出版社的朋友說要寄本書給我,說這本書很準,想要聽聽我的意見。收到書之後,看到英文的書名很簡單:The Four Tendencies,也就是說四種傾向,中文翻譯成理想生活的起點,兩個名字都還蠻不錯的,只是中文書名,感覺氣勢有點弱,不知道消費者是否會買單。 耐不住性子的我,就趕緊做了這本書當中的測驗,想要知道自己的行為傾向(雖然做之前,光看名稱,我就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了)

在做的過程中,就覺得這份問卷不太一樣,有點不像一般心理測驗會問問題的方式,因為這份問卷的焦點放在個人對於內在與外在的期待。我強烈建議大家做問卷之前先不要看書,以免書中的四種人物性格分類會影響你的判斷。點這裡可以線上做測驗,還不用自己算分數,只是需要看一些簡單的英文。(註:我會選擇用問卷來指稱這本書提到的調查是因為正規的心理測驗,建置是比較嚴謹的,也會有信度、效度的檢測,但這份問卷目前還沒有做到那些環節

問卷的結果準嗎?

我想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情,平心而論,我覺得這個問卷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效度,我的性格確實有蠻大一部分是符合問卷結果的。更妙的是,書中分別介紹每個個性傾向的人有哪些優點、缺點,要怎麼和其他個性傾向的人相處以及怎麼和這種行為傾向的人相處。和很多心理測驗的書籍一樣,這種內容通常都寫的讓人會點頭如搗蒜,不過我通常是很鐵齒,不願意相信的。但是,這本書/問卷的出發點很有意思,也讓這些結果的論述顯得很真實,不是一些含糊不清的建議,這是非常難得的。每種個性傾向介紹的最後,還提點了大家要怎麼和這類的人相處,我已經公告在社群網路上,請大家記得要這樣跟我相處(哈哈)。

螢幕快照 2018-08-21 上午11.41.03

周邊的朋友們做了這份問卷,基本上都是相當認同問卷的結果,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和太太的組合,剛好跟作者的夫妻組合是一樣的,很多內容看起來更像是生活的寫照。昨天下午在車上,我們鬥嘴了一陣子,彼此都拿出這本書來做攻防,各位就可以知道,這問卷結果有多麼的奇妙了!

我最喜歡作者在最後一章的內容,作者介紹了標語要怎麼寫,才能讓所有類型的人都能願意接受,進而達成行為的改變。這也不由地讓我思考,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時,我或許也該採取不同的策略,來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打算下學期分組就先讓學生做這份問卷,根據結果把適合的人搭配在一起,或是更壞心一點,就是做實驗組與對照組,看看速配的學生組合,是否真的會有比較好的成果

雖然書看起來表面效度極高,但是還是提醒大家,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作者或許就是一個很擅長說故事的人,當有一大堆資料、經驗累積的時候,本來就能講出讓多數人都信服的故事。但背後的心理歷程是否就如作者所說的,恐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直白的說,在我認識的個性理論中,真的很少從作者的切入點著手的,到底這是一個心理學家的盲點,還是一個作者打造出來的新宇宙,可能還有待未來分曉。

這就是理想生活的起點嗎?

看完書之後,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到底理想生活的起點是什麼?或許其實大家只是想要有人告訴我們:「It’s OK。請接受你自己的樣子,你越了解自己,就越能夠過一個理想的生活。」身為一個高自我效能的自律者,我當然是不需要這樣的提醒,只是很多人,特別是比較低自我效能的人,會需要有人很有信心地告訴他們這件事情。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太有信心、生活有點迷惘,那麼我想這本書都值得你拿來看看。練習從一個很特別的角度來認識你自己,或許這本書就會開啟你理想生活的起點!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