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cat and goldfish

不論是人或是貓,似乎對於未知的東西,都有一種想要了解的衝動。希臘神話中「潘朵拉的盒子」,就是一個很傳神的描繪:越說不能夠打開的東西,人卻有越強烈的慾望想要打開。但如果我們知道這個未知一定是有害無利,我們是否還是會想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呢?

有研究者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讓實驗參與者看到一些原子筆,貼紅色貼紙的是按了之後一定會被電擊的,貼綠色貼紙的是按了之後一定不會被電擊的,貼黃色貼紙的則是有一半的機率會被電擊。其中一半的實驗參與者只會看到貼紅色、綠色貼紙的筆,這就是所謂的確定組,因為對這些實驗參與者來說,是否會被電擊是他們可以先預知的。不確定組的實驗參與者,只會看到貼黃色貼紙的筆。為了不讓實驗參與者猜到研究的目的,實驗參與者把這個小實驗安插在其他的實驗中,希望可以看到在比較自然的情況下,他們是否會想要按這些筆。

結果他們發現,不確定組的實驗參與者有較高的比例會去按那些筆,相較於確定組的實驗參與者。換句話說,所謂潘朵拉的盒子是真的,人們對於未知的東西,反而有想要了解的衝動。在後續的實驗中他們發現,即使針對同樣的實驗參與者,只看到紅色、綠色貼紙的筆時,他們按比的頻率就是會顯著低於看到黃色貼紙的筆時。

在第三實驗中,他們將按筆的任務改成按按鈕來決定自己會聽到怎樣的聲音,並且將電極換成了不悅耳的聲音,此外也請實驗參與者在過程中定時的回報自己的情緒狀態。結果發現,即使更換了作業的型態,當人們不知道按鈕會出現什麼樣的聲音時,按按鈕的頻率會顯著高於知道按鈕會搭配什麼樣的聲音時。另外,在不確定按鈕會出現什麼聲音時,人們按鈕的次數多,心情也比較負向。也就是說,人們就算在知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後會不開心,還是想要打開盒子… <– 好奇心殺死一隻貓,無誤

那該怎麼讓人們不要那麼好奇呢?他們發現,如果讓實驗參與者先想清楚做了反應之後會帶來的後果,就會明顯的調解人們好奇的行為。所以,下次若有人很想要嘗試做某件事情,不要禁止他們,因為這會讓他們更想要去嘗試。你該做的事情是,讓他們想想想,如果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去看研究的The Pandora Effect: The Power and Peril of Curiosity

去看主要研究者Christopher K. Hsee教授的網頁,Hsee教授主要研究人們的決策行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