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追逐與眾不同的經驗,例如從空而降、到太空旅遊等等。但是這樣的經驗到底會讓我們快樂,還是會讓我們不快樂呢?
有研究者在實驗室內模擬這樣的情境,他一次邀請四位實驗參與者來實驗室,隨機選一個人看評價比較高的影片、其他三個人則是看評價比較低的影片。所有的實驗參與者都是在獨立的空間去看這些影片,看完之後,他們有五分鐘的時間可以自由分享。研究者在實驗參與者看影片後以及分享後,記錄他們的心情感受。看完影片後的心情感受相當符合預期,看評價高影片的人,心情感受比較正面。但是在分享後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看評價高影片的人,反而心情感受比起其他人低。透過數據的推演,他們發現,因為只有一個人看了評價高的影片,在分享時感受到了社交上的隔離感,因而反而讓心情變不好了。
在後續的實驗中,他們請實驗參與者在觀看影片前及分享前分別預測自己的情緒。結果發現人們可以準確預期看了評價不同的影片,心情感受上會有差異。但是人們較無法預測分享後自己心情感受的變化。這個結果顯示,人們都低估了社交互動會帶來的影響,也高估了擁有與眾不同的經驗會帶給我們的好處。
***
看到這樣的結果,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是怎樣呢?是猛點頭,還是略有微詞?其實這個研究中的與眾不同經驗僅是看了一段影片,如果是親身經歷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經驗,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分享的方式可能也會有所影響,相信大家在一些YA電影會看到,明明不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驗,但大家都跟著帶頭的人起鬨。所以這個研究的結果可能有點過於簡化了整個現象…
去看研究的原文
去看主要研究者Daniel T. Gilbert的網頁,Gilbert教授對於情緒、情緒預測相當感興趣,在他的網頁上有好幾個他在TED上演講的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