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要來介紹google+,你沒有跑錯地方,我們要利用這個園地讓大家知道為什麼google在臉書似乎主宰人們社交圈的此時推出一個產品,難道他們沒有從wave & buzz學到教訓?難道他們還沒有認清工程師和一班人的社交互動模式不同嗎?在試用google+前我也有同樣的感覺,但必須要告訴各位,google+這個東西真的很不工程師,可以使用的時候請務必給他們機會!
首先要請大家去看這段介紹,一下為這段介紹的摘錄:
- 小圈圈(Circles):自古以來人們就是會物以類聚,不論你願不願意承認,人們總是會如此。小圈圈這個概念臉書不是沒有,但是並不是一開始就推出的,所以僅有很少數的人會在已經有了幾百個好友後才把這些人做分類。小圈圈允許使用者把所有的朋友做任意的分類,同一個人可以被分在很多個圈圈中,每一則分享的訊息都可以設定要跟那些圈圈的人分享!臉書或許有分類功能,但是在分享訊息的設定就沒有那麼的彈性。
- Hangout:這個功能是讓使用者決定現在他可以和別人視訊,而且最多可以十個人一起視訊!這個功能非常符合未來人宅的個性,害怕打擾別人但又想跟人互動,只要有人顯示他是可以hangout,就比較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會打擾到他人;因為可以設定那些人會看到你在hangout的狀態,所以如果另外一個人不想跟你hangout,他基本上就不會讓你看到他處於hangout的狀態。更棒的是,可以和這些人一起看youtube還有一起視訊!!
- 立即上傳(mobile的功能):如果是用行動裝置,則可以透過這個功能照完相就直接上傳,一個按鈕就搞定!
- Sparks:只要輸入關鍵詞,就會顯示根據這個有哪些熱門的網頁連結,如此一來可以讓你和朋友有更多的話題可以聊,也可以邊聊邊上網找資料。
- Huddle (mobile的功能):透過這個功能可以同時發簡訊給很多人(透過圈圈做設定),在很多情境都是相當方便的,例如一起約了要去某家餐廳吃飯,結果某個人先到這家餐廳發現大客滿,所以要換地方。過去的方式可能沒有辦法這麼多人即時的討論,但透過huddle可以達成這個功能。
該講講正事了,google+成功的考量了人喜歡組成不同群體的習慣,而且讓使用者在一開始就把所有的聯絡人做分類,以後甚至應該可以發展出建議分類的功能,或是可以跟gmail中的群組做結合,這樣就會更更方便了。再者google+雖然還沒有遊戲,但本身就很好玩,有些功能是大多數使用者可能沒有體驗過的功能,充分的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更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人都是很懶惰的,降低使用上的門檻,產品就越可能成功。再者,人都是脆弱的,google+的一些功能都又考量到這個點,例如:你可以加別人到社交圈,而且不需要別人的同意!還有,你可以不用擔心要求和別人視訊的時候,別人可能不方便… 因為只有在他們方便的時候,他們才會開放這個選項。最後,google+太好玩了,想像以後和朋友一邊看youtube,一邊品頭論足,聽說他們要買下hulu,那就更有可能性了!
最後忘了提缺點了,第一就是圈圈的顏色大小應該要可以做設定,目前都是一樣的大小、一樣的顏色,讓使用者在使用的時候會較不方便。再者,關於修改設定的部分,應該要設定連結在畫面的下方,但他們卻是放在和chrome一樣位置(畫面右上角的螺帽圖案),對於還不習慣chrome介面的人可能是個負擔。最後最後就是趕快開放吧!多一點人才能讓大家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