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都面臨結婚率節節下滑的議題,很多人歸咎於經濟、男女平權等等的原因。這些確實都是可能的原因,特別是經濟狀態,是讓很多年輕世代不婚的原因。以美國為例,很多年輕人都背著就學貸款 (占美國總人口的13.7%),總貸款金額超過1.5兆美金。除了背就學貸款之外,房價的上漲,養育孩子的支出攀升,都讓不少人覺得,自己沒有本錢結婚。
最近有一個研究,分析了美國長期普查的結果,對於結婚率下降有一些不一樣的見解。這個研究使用了美國社區調查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共十年區段的數據,這份社區調查有很多當事人的社經地位以及個人資訊的收錄。
他們從這份調查的數據中,嘗試比較未婚女性合成的丈夫,和未婚男性之間有哪些差異:
- 首先,為了估算合成丈夫的特性,他們根據年齡、種族、學歷等資料,把未婚女性的資料和已婚女性的資料做配對。
- 接著,他們找出這些已婚女性配偶的數據,統計這些丈夫的個人資料,形成所謂合成丈夫的資料。
- 最後,他們比較這些合成丈夫的個人資料分布和未婚男性之間有哪些差異。
下圖是結果,大家可以看最右邊的那個欄位,那個欄位是顯示合成丈夫以及未婚男性之間的差異,數字越大表示差異性越大。兩個最差異最大的分別是就業率以及個人收入,合成丈夫的就業率明顯高很多,此外收入也是一倍以上。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合成丈夫的教育程度雖然比未婚男性高,但是有研究所以上學歷的未婚男性,比例是高過合成丈夫的比例。
所以,男人想要要討老婆,就要多賺一點錢,然後書要念,但是不能念太多
如果單純分析女性的資料,會額外發現年齡、學歷以及種族都是女人的致命傷。年紀越大、學歷越高以及若本身是亞裔,合成丈夫和未婚男性之間的差距就越大,也就是說他們越難找到對象。這樣的結果,基本上符合過去相關的調查,有點遺憾,但現實就是如此。
作者是這樣說的!
基於這樣的結果,作者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要提高結婚率就該讓男人有好的工作,這比起婚姻教育課程有效多了。 One implication is that promoting good jobs may ultimately be the best marriage promotion policy rather than marriage education courses that teach new relationship skills
這個研究的限制
- 因為這個研究並沒有實際詢問未婚女性對於丈夫的期待,所以合成丈夫不一定能夠反應這些女性真正的期待。
- 另外,到底是男人有錢,所以容易找到老婆,還是因為找到老婆,才變有錢的,也是從這個研究中無法去推論的。
參考文獻
Lichter, D. T., Price, J. P., & Swigert, J. M. (2019). Mismatches in the Marriage Marke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doi.org/10.1111/jomf.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