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看到沈政男醫師分享了107年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考題,第一題根本就是考驗心理學啊!讓我們來看看吧
這道題目是選自這篇研究的第四個實驗。那麼答案該怎麼回答比較好呢?
問題(一):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請根據上圖,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考寫作,根本是考驗理解吧… 關鍵就在於中間那兩條線條的比較,只要說到,因為「記得內容不記得位置」的比例比起「不記得內容記得位置」的比例低很多,就可以了!
不過,因為罹患心理學職業病,我必須要說這考題不太負責任,國語文老師也不太能改啊… 因為到底有沒有差異,不能只看數值的不同,也要考慮標準差。如果,有學生寫:「無法判斷,因為這個圖表沒有附上統計檢驗的結果。甲生不太懂事,亂講…」請問,有幾位國語文老師會給分?這答案絕對也是合理的,因為在背景描述中,並沒有說明這個結果到底有沒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問題(二):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 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 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 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限 400 字 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有看泛科學下面這段影片「真的嗎!我們都得了數位痴呆症?」,你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基本上,只要提到數位化帶來的改變,以及這些改變會有哪些優勢與劣勢,就是很好的回答了。只是,到底會不會拿到高分,可能就要看改考卷的老師是比較科技派的,還是比較傳統派的囉~ 我想考生們應該都很聰明,知道不要隨便踩立場,要兩種論述都講一些優點,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當然,如果我是考生,我一定會強調科技的優勢,以及這是一條不歸路。我們該做的不是去緬懷過去,而是要去思考,我們怎麼在未來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