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月薪嬌妻」在日本、台灣掀起一陣風潮,這齣日劇講一對男女,以契約婚姻的做法,來達到雙方互惠的做法。其實這說穿了,也是一種假結婚,不過我想沒有人會用假結婚的角度來看這齣日劇,不然就太不浪漫了
不知道看了「月薪嬌妻」且還是單身的你,是否有想幫自己訂做一個嬌妻呢?這想法固然詭異,不過隨著網路的發達,人際關係的疏離、虛擬話,訂做一個嬌妻或是一個丈夫,絕對不是在生活中遙不可及的。十多年前在西方國家風行的second life,未嘗不就是如此?人們花時間活在虛擬的第二人生,但在真實生活中卻不見得是彼此認識的。
不是該不該,而是該怎麼…
所以,此時此刻我們該研究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打造,而是該打造一個怎麼樣的她!你會想要電影「雲端情人」中的莎曼莎:一個看似非常懂你,也會跟你談情說愛,只是不會真實出現在你面前的人工智慧?還是你會想要電影「大英雄天團」中的杯麵,雖然不會講話,但會用肢體來和你互動,讓你有滿滿的幸福感?或是你只想要一個會聽指令的amazon echo,不會過度自作聰明,但是有求必應?
在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可以想想為什麼你會需要有社交,為什麼需要有情感的交流?人類如同多數的動物,都不是獨居的生物,所以或許渴望社交是寫在基因裡的。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開始和人建立關係,有不少人也會有所謂虛擬的朋友,這倒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思覺失調症,而只是反映了有社交渴望但沒有社交能力的一種折衷做法。試想如果「月薪嬌妻」中的男主角,如果有足夠多的社交能量,那他也不會宅成這樣,還需要靠契約婚姻的方式,找到一個她。
但是不論是靠契約或是靠機器人來獲得社交體驗,是否是一種作弊的行為?這樣的行為終極來說,究竟對人是好還是不好的呢?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不過目前可能都還沒有一個好的答案,因為我們對這些議題還都太過於陌生。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到三十年前,那個時候的人們主要的社交活動還是仰賴面對面的互動,現在人們在網路社群上的互動,以過去人們的觀點來看,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作弊,因為不用面對面,就可以進行社交互動。
我們都在進行以前人眼中的作弊社交
這種以前人們眼中的作弊社交行為,對人類的影響是怎樣的呢?其實證據是相當分歧的,有不少研究警告大家不要著迷於社群網路,因為過度的使用會對我們的社交以及心理狀態有害。但也有研究發現,網路社交對於一些人的人際互動是有幫助的。
再往前躍進一點,人和機器的互動,是否也會對於人的身心有所影響呢?目前人們對於和機器人互動並不是抱持那麼正面的態度,針對中高齡者的研究甚至發現,雖然他們認為機器人可能可以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但是他們都覺得自己還不需要機器人,機器人是給那些更虛弱的人。從這樣的反應,我們不難發現,人們要和機器人建立友誼甚至婚姻關係,實在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不過,有些拿機器寵物陪伴失智老人的研究,結果是相當正面的,顯示這些人造的社交互動,是有可能對於人類有幫助的。
只要雙方你情我願,有什麼不可以?
談到這邊,我們可以發現,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持續在變動中,從過去一定需要面對面進行交流,到現在可以隔空交流,甚至可以自己打造一段社交關係。不論是怎麼樣的型態,其實只要達到社交的目的就可以了。
「月薪嬌妻」中的橋段現在看起來或許有點怪,但未來可能人都要和機器人結婚了,兩個人的關係,其實只要穩定,且對於關係的轉變有一定的共識,那就算是機器人要和機器人結婚,也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