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表單的設計

business background with place for text

秋天是學生要準備申請入學的季節,各校都有不同的申請資料需求,台灣的研究所不見得要求要有推薦信,但美國的學校幾乎都會要求要寫推薦信。今年剛好有學生要申請出國,有機會被荼毒了一下,深深覺得,美國這些大學,收了那麼多的報名費,也不好好改良一下系統,太無良了…

雖然對學校來說,透過一位和學生認識的人來說明這位學生的能力,理論上是很好的做法,但一位老師有多少機會可以和一位大學生有深入的認識?以我的例子來說,除非學生跟著我學習到大四,否則我對於他們的認識只有兩、三門課,而且是在入學的前兩年,這樣的認識,實在不足以反映一位學生在大學即將畢業前的樣貌。所以,針對碩士班入學要寫推薦信這件事情,個人是抱持很大的疑問。如果是碩士班的論文指導老師來寫博士班入學的推薦,我覺得這可信度就高多了…

碎念之後,來談談我心目中理想的推薦信流程

  1. 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告知是哪位學生、要申請哪間學校、哪個科系,以及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這些訊息看似很必要、很簡單,但很遺憾的是多數的電子郵件通知信,都沒有把這些重要的訊息highlight,至少做出知覺上的區隔。多數的信件,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然後這些訊息都藏在字裡行間… 請問是要考驗誰的視力?
  2. 電子郵件中有個連結,點進去之後,可以直接開始進行推薦。同樣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程序,但只有少數學校做到這樣的安排,有些學校還要自己輸入id & password。要求推薦人創立帳號的更是惱人,為什麼寫封推薦信還要賣個資給你們?
  3. 不要叫我們填個資,應該讓要求我們推薦的人去填。我承認這點是我懶惰,但一些諸如住址、電子郵件信箱等資訊,要求我們推薦的人也都有,何必要我們自己填寫呢?然後有些學校的網站,還不告訴你哪些訊息一定要填寫,沒有填寫後反而跳出警告訊息,要你回頭去填寫… (一整個腦怒)
  4. 只問重要的問題。有一間學校,問了我大概二十個關於這位學生的問題,我心想… 你們到底有沒有做過資料分析,有必要問那麼多類似概念的問題嗎?我猜測很多學校都是一個版本的推薦問卷讓所有推薦人去填寫,但每個領域都有所不同,為什麼不能做一點客製化,降低推薦人的負擔呢?
  5. 輕易上傳推薦信。所有的學校在這個部分都不及格,因為上傳檔案的方式都很上一個世代,跳出小框框,然後很不明顯的按鈕… 現在都web x.0的時代了,為什麼還用這麼落後的檔案上傳方式?
  6. 明確的回饋。有些學校的網站,在送出推薦信之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回饋,會讓你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完成了程序。此外,只有不到五成的學校會發信告訴你,推薦程序已經完成…

或許推薦信是那麼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各大學也沒有想要改,但那幹嘛要浪費推薦人的時間?如果真的希望推薦人可以幫你們選出好的學生,我想目前的做法是非常失敗的。另外,難道大學沒有更好的方式來知道,到底哪些人才是適合他們的人選嗎?推薦信這關,我想大可以廢了…

純粹碎念,如果這些推薦信的網站是由那些學校的HCI相關科系所規劃的,那我要告訴我學生,千萬不要去念這些學校…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