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到北京,上次有比較多的時間在外面逛,雖然逛的範圍也小。這次雖然在戶外的時間很少,倒也有些新發現(至少對我來說),就來跟台灣的大家分享吧~
捕捉我注意力的是街上的自行車,問了地陪的朋友,才知道原來北京有兩種類似台灣youbike的自行車,一種是ofobike (黃色車身),另一種是mobike (橘色車身),不過和台灣youbike運作的機制是不太相同的。
Youbike是有固定的停靠站,用戶借車、還車都需要回到停靠站,然後透過悠遊卡來付款。但ofobike & mobike都沒有固定的停靠站,完全是靠網路來定位,需要借車的人,可以透過app來預約腳踏車,然後在一定時間內找到那輛腳踏車,那輛腳踏車就可以供你使用。不過ofobike的借用機制是換傳給用戶一個密碼,用戶透過密碼來解開腳踏車;mobike則是透過掃描車子上面的qrcode來解碼。
這種隨地借車的概念,相信讓youbike的使用者會非常羨慕,不過因為是透過遠端控制的方式來租借腳踏車,所以若要停車辦點事情,就必須要停止租借,然後再重新租一次;在台灣的youbike有鎖,所以沒有這樣的問題。當然有些用戶似乎也不在意,沒有把車子上鎖… 我就看到好幾輛mobike沒上鎖,還手癢地去把其中一台上鎖了,希望那台車的用戶是已經離開了,不是故意要不上鎖的:p
大家可以說中國企業的運作方式和其他國家的人不同,但我們確實也看到了這種有別於youbike運作形態的營運方式。目前多數的國家中,這種臨時租借的腳踏車,都是類似youbike的運作方式,這樣的方式是方便管理的,但也有其限制。或許中國的人力成本比較低,所以可以放膽地去用這種隨地租借的方式,但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這麼容易跳脫既有的框架,想出這樣的租借方式呢?
Ofobike還有一個很棒的概念:你可以把自己的腳踏車註冊成為一台ofobike,那就可以免費使用ofobike,非常棒的共享經濟概念。Mobike雖然看起來和ofobike非常像,但也有其特殊性,首先:車子的結構不同,比較不需要維修;解鎖的概念比較簡便,不需要彎下腰按密碼,直接掃條碼解鎖。從兩間公司的形象影片,也可以看出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如果,現在有第三家業者,想要用youbike的型態進入北京,是否有機會呢?可能有,但營運成本會非常的高,而且業者必須說服消費者,這到底有怎樣的優點。對於一個極度忙碌的城市來說,行動性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反觀台灣的youbike,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個延伸性的大眾運輸,並不是要符合怎麼樣的生活型態。
最後,看看這在北京的摩托車上都有的東西,就像台灣的大媽們會用包手、包臉、包脖子的袖套,有異曲同工之妙啊!所以,還是真的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不要拘泥在既有的框架下,才有機會做市場上成功的產品。當然,還是需要保有自己不容易被抄襲的know-how,否則商業市場是殘酷的,沒有人會幫你遞面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