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是摘錄翻譯,原作者為Lisa Feldman Barrett,原文的網址在這裡。
文章一開頭談到,有共和黨的人事提到希拉蕊在一個公開場合的發言過程,看起來很生氣、憤怒,整個過程爭都沒有微笑。希拉蕊只是回應,沒有人該規定我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不該笑,況且那樣的表情只是表達我當時很認真!
為什麼男人展現嚴肅表情的時候,大家會認為他們很認真;但女性展現嚴肅表期的時候,大家會認為她們在生氣呢?
這其實只是展現了一個很平常的現象:我們在解讀他人表情的時候,會有所謂的個別差異。在Barrett教授的實驗室中,他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們請實驗參與者看男性、女性帶有表情的臉部照片,然後請他們判斷為什麼這個人會有這樣的表情。結果發現,人們認為男性通常是因為遇到了什麼狀況,才會做出那些帶有情緒的表情;而人們則傾向認為,女性是因為很情緒化,所以才會做出那些帶有情緒的表情。即使在判斷不太像人的東西時,只要有一些特徵讓這個東西看起來像男人,或是看起來像女人,就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這樣的研究告訴我們什麼?就是,人們有嚴重的刻板印象,認為女人比較情緒化。可是不管是在生活經驗採集或是腦造影的資料結果上,其實都看不出來男性、女性的情緒運作機制有什麼差異。這樣的刻板印象看似沒什麼影響,然而實際上是有不小的影響,因為人們會比較認真看待一位男性帶有情緒的臉,因為有狀況了!
文末提到,2016美國首場總統大選辯論會後,Barrett大膽預測人們又會覺得希拉蕊在生氣了!大家就看看辯論的影片,做個評論吧
雖然我大致上認同這篇文章的論點,不過還是存有一些證據是反對她這樣說法的,例如這篇論文就提到性別差異,還強調情緒研究者不可以忽略性別差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