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人都過度樂觀,就如同有些政黨對自己的選情也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會有不對等的訊息更新機制,對於我們比較喜歡的訊息,會有比較即時的更新,所以這類訊息會持續被強化。但那些我們不喜歡的訊息,則不會有這類的現象。
這樣的現象也反映在腦神經的變化上,人們不喜歡的訊息,比較無法造成大腦的活化。這樣的影響除了在與訊息整合的額葉會看到差異之外,在情緒、動機處理相關的腦區也會看到差異。也有研究發現,若阻饒相關腦區的運作,則人們就不會有過於樂觀的訊息處理現象。
不過人們也不是對所有訊息都有過度樂觀的態度,有兩類的訊息是特別容易有正向偏頗的:一、與自身有關的信念;二、訊息本身是模稜兩可的。那到底過於樂觀對人是否有壞處呢?雖然過於樂觀會有一些壞處,但長遠來看,其實還是利多於弊的!
既然人腦的預設值就是偏向樂觀,那就讓自己樂觀點,沒有什麼不好的。
去看研究的原文 Forming beliefs: Why valence matters
去看主要研究者Tali Sharot教授的網頁,Sharot教授的研究主要在探討情緒、動機對人們日常生活決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