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週邊有人感冒,你肯定不希望他把病菌傳染給你;那麼,你會希望別人把健忘傳染給你嗎?甚麼叫做把健忘傳染給你?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有人很容易健忘,結果也把健忘這樣的陣頭傳染給你。另外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有人因故遺忘了部分的訊息,結果導致你也遺忘了這部分的訊息。但健忘真的會傳染嗎?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是討論第二種健忘是否會傳染。
為了營造部分遺忘的情境,研究者首先要求實驗參與者要記下一些跟 meningococcal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有關係的資訊,會選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一個多數人不熟悉的疾病,所以多數民眾對於這類的資訊也比較陌生。實驗參與者所需要記下的訊息,都會搭配這個訊息的類別,例如:病症 (類別) – 嚴重頭痛 (需要記下的)。在記憶訊息之後,有一半的實驗參與者會被分配到低風險組,他們會閱讀一則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盛行率有關係的文章;另一半的實驗參與者則會分配到高風險組,他們會閱讀一則強調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致死率的文章。
接著實驗參與者會聽到一段廣播,這段廣播會介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其中在記憶階段部分類別的一些詞彙會出現,例如出現「嚴重頭痛」。接著在後續的記憶再認階段中,實驗參與者會看到類別名稱,然後他們要盡力去回想這個類別中,他們曾經被要求要記下的詞彙有哪些。
結果發現,若要回憶的詞彙所屬的類別若在廣播中有出現 (病症 – 嚴重頭痛, RP+),則會影響他們的記憶表現。在廣播中有出現的記憶項目會遠比沒有出現的項目有更好的記憶表現 (病症 – 發燒, RP-),此外,在廣播中沒有出現的類別,實驗參與者對於這類訊息的記憶表現也會優於類別有出現但項目沒出現的情形 (NRP)。例如,雖然「病症 – 發燒」及「治療-疫苗」雖然在廣播中都沒有出現,但廣播中若有出現其他病症類別中的項目而完全沒有出現治療類別中的項目,則實驗參與者對於發燒的記憶表現會比起疫苗還差。這樣的作法稱為「提取造成的遺忘」(Retrieval Induced Forgetting)典範。結果請參考下圖
提取所造成的遺忘現象在高風險組更是明顯,顯示當人們認為訊息與自身更相關的時候,更容易發生提取導致遺忘的現象。
這樣的結果很值得討論,因為這似乎模擬了現今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可以選擇性的報導他們希望民眾所接受到的資訊,久而久之,民眾有可能真的只記得媒體希望他們知道的事情,而忘掉其他也很重要的訊息。先前這個實驗典範也被用來說明,若學生在複習的時候沒有完整的複習,可能效果會比完全沒有複習還要差,同樣展現了記憶受到提取階段影響的特性。
所以,我們真的要很小心面對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訊息,因為他們可能有意無意的會影響我們對於事件的記憶!
去看研究的原文 Infectious Cognition Risk Perception Affects Socially Shared 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 of Medical Information
去看主要研究者Alin I. Coman的網頁,Coman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社會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