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筋急轉彎」學到的育兒經

身為一個心理學家,在約略知道「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是跟人的心智運作有關時,就非常想要看。因為又知道這部電影和情緒很有關係,就很想透過這個機會,帶我們家五歲的老大去看,希望可以藉此教導她怎麼作情緒管理。結果很不幸的,這個計畫並沒有成功,這是他第一次覺得我帶他去看的電影很無聊。之前我帶他看過好幾部電影:怪獸大學、馴龍高手二、食破天驚二、樂高電影等等,即使有些大人會覺得有點無聊,他都會覺得好看。怎麼會這樣呢?其實很簡單,因為這部電影設定的族群可能不是這麼小的孩子,所以他們能夠從中獲得的相對有限。那對有孩子的爸爸媽媽來說,這部電影又有哪些啟示呢?關於這部電影對於人心智運作的描寫,請參考先前寫的文章,這裡特別談談育兒建議的部分

既然這部電影的標榜是談情緒的,我們就從情緒開始談吧

建議一:引導孩子接受各種不同的情緒。

在電影中,清楚的描繪了當腦中少了兩個情緒的時候,人的運作會失調。但在真實生活中,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曾經跟你的孩子說:不准哭、不要耍脾氣。我們這些作法,不都是在告誡他們,那些負面的情緒不好,你應該要拒絕那些情緒。就算我們營造一個環境,讓孩子不要經歷那些負面的情緒,但誰又能永遠保護著孩子,讓他們永遠不經歷到那些負面的情緒呢?與其一直保護他們,不如引導他們接受自己的情緒感受,並學習怎麼去處理這些情緒感受。事實上,適當的情緒表達比起壓抑是更有注於身心健康的,所以下次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不要太急著安撫他,先讓他發洩一下,等他冷靜了,再好好和他們談談為什麼會這麼難過。

建議二:快樂不一定比難過好。

電影中清楚點出了難過的情緒也是有其用處的,例如能夠比較專注等。事實上,每個情緒狀態對於人都有不同的影響,要說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其實也沒有那麼容易,要看在甚麼樣的情境。所以,我們可以藉由影片中的情節跟孩子分享,其實有時候有一點點的難過,或許對我們是有幫助的。幫助孩子了解每種情緒下的優勢,就能讓他們因此受惠,而不盡然要他們做個沒有情緒的人!

建議三:快不快樂由自己決定

在電影中,憂憂碰過的記憶就會變成哀傷的,那現實生活中是否也是如此呢?雖然不一定那麼戲劇性,但情緒真的是我們自己評估後的產物。同樣經歷一件事情,有些人會覺得很滿足,有些人則會覺得很憤怒,這就是人們選擇從不同角度作詮釋所造成的後果。所以,若孩子為了一件事情難過很久,沒有辦法跳脫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用一些例子引導他們,讓他們發現,其實這件事情或許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觀感,只是和我們原本預期的不同罷了。

除了情緒之外,電影中另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是記憶,關於記憶這件事情,又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呢?

建議四:每件事情都一樣重要,不要隨便敷衍孩子。

在電影中,每件事情的記憶都會轉變為一顆水晶球,暗示著每件事情的記憶都同等重要。雖然我們對於事件的記憶不是那麼壁壘分明的保存,但每件事情的記憶確實都有其重要性。往往大人們覺得沒甚麼的事情,對於孩子們會有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人和孩子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忽略了每件事情其實都會對於孩子有影響。所以,認真看待你跟孩子的所有互動,珍惜你們在一起經歷的所有事情。很多時候,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而是最後大家記得最牢的、也最有感覺得。

建議五:帶孩子面對那些不堪的記憶。

電影中,很多孩子不願經驗的事物,不論是透過夢境的方式出現,或是被關在潛意識中。身為父母,若有可能,應該多關注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記憶。不能因為當下他們沒有反應,或是感覺已經淡忘了,就忽略這些事情對他們的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罪犯都把自己的異樣行為歸咎於年幼時的影響,例如可能被霸凌,或是感覺被拋棄等等。所以,父母該想辦法陪孩子去面對那些不堪的記憶,讓他們可以把那些記憶放下。

情緒和記憶或許是大家看腦筋急轉彎最容易聯想到的兩個主題,但若仔細去想,其實會發現這部電影只是藉由這兩個主題,來傳達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過程。用更白話來說,就是這部電影想談的其實是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接下來的兩個建議,都跟這件事情有關係。

建議六:信念的塑造是不容易的,不要輕易破壞孩子的價值觀。

在電影中,主角的信念在經歷一些事件後,逐漸崩解,感覺就像個失神的人似的。雖然真實生活中,信念的形成不見得是由單一事件所造成的,但若這件事情的影響是非常重大深遠的,也是有其可能性。不論信念、價值觀是因為單一事件還是很多事件累積而造成的,他們的形成不容易,但要破壞信念卻很容易。所以,身為一位負責任的父母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破壞了孩子的信念。例如,有些父母會告誡孩子要有遵守交通規則,但自己卻常闖紅綠燈,這樣就不是太恰當的作法。

建議七: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活在自己的舒適圈。

大人和小孩都喜歡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但生活若沒有新的刺激,就沒有發展新的價值觀的可能性。所以,父母應該要鼓勵孩子多多嘗試,甚至可能要連哄帶騙的引導他們多作嘗試。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嘗試並不是因為自己討厭那件事情,而是會擔心、害怕自己去嘗試,是不是會受到傷害,有不好的感受。父母能作的就是讓他們有多一點的準備,讓孩子從跨出一小步開始做起,然後循序漸進。

寫到這邊,自己覺得有點慚愧,因為好幾個建議自己也不見得能做到,與大家共勉!用一句老話作結尾,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值得為他們做些努力。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