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週遭有需要做研究、發表論文的朋友,你應該多少會在他的臉書上看到一些貼文是關於特定研究論文的。你有幫這些貼文按過讚嗎?若一個研究貼文獲得越多的讚,是否表示這個研究會更有學術影響力?
有研究者真對這個議題進行探討,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分析了三百則分享再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Knowledge上的稿件獲得多少人在臉書上推薦。會出現在這個平台的稿件,有很多的稿件未來會出現在正式的期刊中。他們蒐集了這些文章被引用的紀錄及其學術影響力。在相關分析上,臉書上推薦的數量和一般常用的學術影響力指標間沒有相關。但若將文章分類別去作迴歸分析,會發現有獲得至少一個臉書推薦的文章,被推薦的次數能夠預測這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數,也就是說被推薦的次數越多的,日後被引用的次數也越多。
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採用了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發表平台BioRxiv作比較,因為這個平台也提供研究者將論文初稿與大家分享討論的機會,很多的文章未來也會投稿在別的期刊出現。但這個平台與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Knowledge所涉及的領域不同,這個平台主要是科學類的學術發表。他們做了與實驗一類似的分析,只是BioRxiv平台是使用臉書的「讚」作為指標,而不是推薦的次數。結果他們發現,讚的次數與傳統的學術影響力指標完全沒有關係。
綜合兩個實驗的結果,似乎暗示著會受到社群網路使用者歡迎的文章,不見得是比較有學術影響力的文章。這要說學術圈的人都活在學術象牙塔嗎?還是其實這兩者本來就是反應不同的事情呢?不過很值得大家思考,究竟我們怎麼評估一個學術研究的價值、影響力!
去看研究的原文 I Like, I Cite? Do Facebook Likes Predict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Work?
去看主要研究者Isabell M. Welpe教授的網頁,Welpe教授主要的研究關注組織行為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