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搜尋讓你十指掌握全世界

雖然搜尋對於我們可能有些不好的影響 (見第一章),但搜尋在多數的情形其實是對我們是有正面的影響。例如,搜尋能夠快速提供我們一些資訊,而且這些資訊可能是來自該領域專家累積多年經驗的產物,資訊如此快速、便利的獲得,是過去的人們無法想像的;事實上,有研究比較了google搜尋的結果和領域專家彙整的觀點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兩者之間是無顯著差異的,也就是說google搜尋的結果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然而搜尋會怎麼影響人的思考方式呢?

一、遇到難題不退縮、主動出擊:在搜尋前的時代,如果要查詢一個單字的意義可是手邊又沒有字典時,人們可能會跳過這個詞彙,而很有可能對於內容有嚴重的誤解。而在搜尋的時代,只要網路不是太慢,基本上只要設定好要問的問題,答案幾乎是立即呈現在眼前,而且還是眾多不同版本的答案。因為訊息如此容易獲得,讓人們在面對難題時,更會傾向去挑戰,而不是直接打退堂鼓。在實驗室中,研究者確實也發現了,當人們面對困難問題的時候,跟電腦、搜尋有關係的概念都會被促發,顯示解決難題和搜尋之間,已經形成相當緊密的關係。

二、搜尋讓你更有創造力:雖然搜尋讓人的記憶力顯得多餘,但人腦是非常節能的器官,才不會輕易浪費這些省下來的資源。有研究就發現,若不需要記下某件事情,後續就有比較好的解題能力,顯示搜尋對於問題解決是有幫助的。另外,搜尋時的結果也會讓人有意外的發現,因為搜尋的結果雖然都和某一個特定的關鍵詞有關係,但每一筆資料都各自和其他諸多的關鍵詞之間有關係,透過搜尋結果的呈現讓人們同時接觸到這些本來無關的關鍵詞,就可能產生一些新的創意發想。

三、搜尋讓你更有自信:延續第一個主軸,因為搜尋會讓人們找到很多「答案」,人們就會覺得自己也是專家。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其實非常氾濫,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蒐尋到一些東西,就自以為成為達人了。有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只要有執行過網路搜尋的動作,就會讓人們對自己很有自信,認為自己學富五車,即使他們搜尋的主題和後來問他們的主題完全沒有關聯性,也會有同樣的效果。這個現象某部分來說是好的,但若過度自負,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除了思考搜尋怎麼影響人的思考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就是搜尋和搜尋之間的關聯性,講白話一點就是現在很夯的大數據。雖然大數據已經紅到讓企業界乖乖買單,但研究上的發現卻沒有那麼樂觀,因為若只是探討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關聯性,終究還是只知道這兩個關鍵詞有共同出現的關聯性,而無法知道誰是原因誰是結果。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個分析發現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數目和該國國民平均消費的巧克力重量之間有正相關。看起來或許有點荒謬,但很多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其實就是告訴我們A與B之間有相關,就看你覺得是A造成B還是B造就了A,雖然兩者之間可能不存在那樣的因果關係。

當然有關聯的概念之間,是有可能存在某種因果關係的。例如就有研究發現在St. Nicholas Day前,以「癲癇」為關鍵詞作的搜尋頻率會增加,但若那個國家沒有慶祝這個節日,則頻率不會有明顯的增加。因為這個節日是成人要幫孩子準備禮物,很有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所以造成癲癇發生的機率大大提升。

對商家來說,消費者搜尋,故他們存在,消費者真是逃也逃不掉啊!所以因為搜尋獲利最多的,大概不是一般的民眾,而是那些希望透過搜尋來更了解怎麼賺消費者鈔票的商人們!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