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周的介紹,這次要介紹的是SA:MIND五月號的寵物專題相關的文章 The Science of a friendship。在所有寵物中,狗應該是最多人飼養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現象是否有甚麼科學的解釋?
在文章中沒有特別著墨,到底一開始人類和狗怎麼共同開始相處的,但有提到了為什麼狗能夠成為人類的朋友。
- 狗非常能夠察言觀色
- 狗願意和人類產生依附關係,並且和人類合作。和狗相當類似的狼,就沒有辦法做到這點。
- 狗和人類產生的依附關係,和小嬰兒與媽媽形成的關係是非常類似的
因為狗的這些特性,狗也特別容易受到飼主的影響,如果飼主是用忽略的態度來和狗互動,狗所產生的行為反應,也會非常類似被父母忽略的小孩所會有的反應。然而,縱使有這麼多相似性,有些研究者對於人和狗之間的互動,還是有點存疑。例如,不少養狗的人認為狗在自己啜泣的時候,會過來做出一些安撫的動作,所以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但研究者認為人在啜泣的聲音,其實和動物有壓力時會發出的聲音是類似的,狗兒只是本能的對於這樣的聲音有反應,而不一定是同理人類悲傷的情緒。事實上,研究也發現,聽到這樣的聲音,會讓狗體內與壓力有關係的內分泌物質分泌增加,也不分支持這些研究者的論點。
文章中最有意思的是最後一段提到的:狗在高科技的未來。如果狗可以學會和人互動,那他們是否也可以學會和機器互動呢?目前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狗是可以學會和機器互動的。這其實對人類來說是一大福音,如果有些情境不方便使用人來操作機器,或許可以訓練狗朋友來做這件事情!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