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一個探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這類的病患通常是在經歷重大壓力事件後,身心有了一些狀況,例如常做惡夢、經常想起造成他們創傷的事件等徵狀。然而,並非所有經歷重大壓力事件的人都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徵狀,就算有徵狀,每個人持續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有研究者假設當抑制功能出問題的時候,人們無法遺忘造成創傷的經驗,就容易併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現象。他們找了一群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實驗參與者,也找了一群沒有這類症狀的實驗參與者,在實驗過程中,他們必須做圖片配對的學習,其中一張圖片是較小的中性圖片,另一張圖片是最大的負向情緒誘發的圖片,如下圖所示:
在 (Think-No-Think)TNT階段,當他們看到中性圖片外框是紅色的時候,他們不可以回想先前和這張圖片配對的負向情緒圖片;但若看到的外框是綠色的時候,他們則需要回想先前和這張圖片配的負向圖片是哪張。在最後的測試階段,他們會再次看到所有的中性圖片,而實驗參與者必須回想先前和這張中性圖片配對的負向情緒圖片是哪張,並且盡可能描述出細節。
結果他們發現,沒有創傷的實驗參與者,對於TNT階段被告知不能回想的配對組合,有較差的記憶表現。但是,有創傷的實驗參與者,對於TNT階段是否有回想的配對組合,記憶表現並沒有差異。
過去這個的實驗典範一直被用來檢視人們壓抑訊息的能力,因此由這樣的結果可以推論有創傷的實驗參與者,壓抑的能力比較不好,所以沒辦法真的忘記應該要忘記的配對組合。從另一份思緒控制能力量表 (Thought Control Ability Questionnaire)的結果,也可以發現有創傷的實驗參與者,在這份量表上的得分比較低。此外,若比對記憶壓抑現象以及這份量表的指數,會發現兩者之間有正相關,也就是說控制能力越好的,越能有效壓抑需要壓抑的訊息,反之則越差。
雖然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壓抑訊息的能力比較差,但究竟哪個是原因、哪個是結果,其實是這個研究還沒有辦法回答的。但到底該協助這些人遺忘創傷的記憶,還是幫助他們將事件合理化,才能對他們的病狀有比較好的改善,其實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
去看研究的原文Failing to Forget Inhibitory-Control Deficits Compromise Memory Suppressio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去看主要研究者Michael C. Anderson教授的網頁,Anderson教授對於記憶的控制一直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