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ing就比較動感?

過去我們介紹過ing對於情緒處理的影響:在有ing的情形,人們會有比較強烈的情緒感受。但並非所有的語言都會利用加上ing的型式來表示一個動作正在進行,那如果一個雙語使用者,在切換有用ing及沒有ing的語言時,會有甚麼樣的反應呢?

有研究者比較了英語/德語雙語使用者,以及只會德語或只會英語的實驗參與者在不同情境下,心智運作的情形是否會有所差異。他們讓實驗參與者看以下的刺激材料:在最上排的刺激材料中,我們會看到一個人走向一個遠方的目的地,但是還沒有到達 (動作持續);在中間那排的刺激材料中,我們會看到一個人走向一棟建築物,並且已經到達目的地 (動作結束);在最下排的刺激材料中,雖然那個人看似走向汽車,但還沒有到達。

實驗參與者的任務就是要判斷最下面的刺激材料比較像最上面的或是中間的情境,研究者的基本假設是:當語言中有利用ing來指稱進行式的時候,實驗參與者會比較傾向認為事情是還在進行中的,所以實驗參與者會傾向判斷最下面的刺激材料和最上面的是比較相似的;但若語言中沒有利用ing來指稱進行式的時候,實驗參與者會比較傾向認為事情已經結束,所以實驗參與者會傾向判斷最下面的刺激材料和中間的是比較相似的。

結果他們發現,若實驗的情境是用德語相較於使用英語的時候,雙語使用者會比較傾向判斷最下面的刺激和中間的是比較相似的,代表行動已經結束了,顯示使用不同的語言,會影響雙語使用者對於情境的解讀。另外,在英語的測試情境下,雙語使用者也較只會說英語的,會傾向判斷最下面的刺激和中間的是比較相似的,代表行動已經結束了,顯示雙語者即便在英語的測試情境下,還是稍微會受到德語的影響。

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讓實驗參與者做這個判斷的同時,需要執行一個英語或是德語的干擾作業。結果發現,若干擾作業是英語的,則實驗參與者的心智運作會傾向用德語來進行,也就是說會傾向判斷行動已經結束了;但若干擾作業是德語的,則實驗參與者的新制運作會傾向用英語來進行,也就是說會傾向判斷行動還在進行

從這兩個實驗的結果,可以發現人的心智運作是非常有彈性的,會選擇最符合情境、最輕刑的方式來運作。所以,若你是為雙語或多語使用者,應該好好善用這樣的彈性,讓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啊!

延伸閱讀:先前SA:MIND介紹過的文章─換個語言換個腦袋

去看研究的原文 Two Languages, Two Minds Flexible Cognitive Processing Driven by Language of Operation

去看主要研究者Panos Athanasopoulos教授的網頁,Athanasopoulos專長在研究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係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