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文章是SA:MIND一月號的 A shot at quitting。大家對於打疫苗來對抗疾病不陌生,世界上多數的國家都倡導透過施打疫苗來降低一些疾病帶來的死傷,雖然近年來施打疫苗的爭議不斷,特別是在美國。疫苗運作的方式,通常是將強度較弱的病菌打入體內,讓人體自動產生抗體;日後若真的被該病菌襲擊時,就較不會因為完全沒有抗體,而有劇烈的反應。有科學家就認為,既然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抗病菌,為什麼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抗會讓人成癮的毒品呢?
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吸毒,所以事前施打這樣的疫苗,似乎不太合乎常理。但是若是事後打疫苗,那這個疫苗的運作方式,勢必要和事前施打的疫苗不太一樣。另外,因為毒癮有一部分的成因是心理層面的,所以不是生理面可以完全解決的。 那到底這樣的疫苗要怎麼運作呢?有研究者認為疫苗應該要能夠阻斷毒品對人所造成的影響,換言之,就是打了疫苗之後,即使有毒品的使用,也不會產生毒品原來會造成的生理反應。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讓體內可以產生和毒品連結的物質(抗體)。
然而,即使這樣的作法會成功,還是需要解決因為沒有使用毒品而產生的戒斷反應、心理感受等。所以,打一針,解毒癮只能說是做半套的服務。不過,若這樣的疫苗能夠開發成功,對於一些很難戒掉毒癮的人來說,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的! 最後,建議大家還是少碰毒品,那就不用煩惱該怎麼戒除毒癮了!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