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病人基本上還算聽醫生的話,有些長輩更是醫生說甚麼就會照辦;當然也會有不少病人是,左耳進、右耳出。即便是醫生給的健康建議,人們都有可能不採納了,更何況是自己親朋好友給的建議。那如果要說服別人「健康點」該怎麼做呢?總不能所有的時候都很樂天,認為日子過得開心、快活最重要,管他高糖、高鹽、高油,通通送上來吧!
其實過去的研究就發現,如果可以誘導人們肯定自我的價值,之後他們會比較容易順從他人的建議。也就是說,若要說服別人,可以先誇獎他幾句,然後再給予建議 (不少業務都會用這樣的伎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因此上當過)。這樣的方式過去也被證實能影響人們的健康行為,例如可以提升運動的頻率、增加藥物的療效等等。
然而,目前對於其背後的運作機制還不是那麼了解,所以才會有了這個研究的誕生。有研究者檢驗自我肯定對於運動行為的影響,以及其背後的神經機制。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想要檢驗自我肯定是否會改變人們「久坐不動」的習慣及相關的腦神經機制。他們除了用實驗參與者的主觀報告之外,也利用一個穿戴式的加速器來紀錄實驗參與者「久坐不動」的行為。至於自我肯定的操弄,則是先請實驗參與者評定八種價值觀 (例如創意、政治、宗教等),自我肯定組是引導他們去思考:他們最看重的價值觀如何讓他們生命更有意義;控制組則是被引導要去思考:他們最不看重的價值觀如何讓他們生命更有意義。腦造影的資料蒐集,則是讓實驗參與者在fMRI中瀏覽與久坐不動相關的訊息,在每一則訊息結束後,他們需要決定自己是否被訊息所說服了。
腦造影的結果顯示,自我肯定組的ventromedia prefrontal cortex (VMPFC)有較高程度的活化。過去研究認為這個區域與自我、正向價值的處理是有關係的,也就是說自我肯定會讓人們也比較看重「好」的訊息。VMPFC的活化程度也和他們久坐不動的行為改變有關係,活化程度高的實驗參與者,在一個月後,久坐不動的行為會有明顯的下降;但是活化程度較低的實驗參與者,久坐不動的行為則沒有改變。
所以,如果要給親朋好友健康行為的建議,或許可以從肯定他們著手,特別是肯定他們的核心價值。但是如果他們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從是不健康的行為,那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啊!這點還有待未來研究釐清…
去看研究的原文 Self-affirmation alters the brain’s response to health messages and subsequent behavior change
去看主要研究者Emily B. Falk教授的網頁,Falk教授對於如何說服別人、團體間的動力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