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文化和富裕程度對人們的影響

這次要介紹SA:MIND中的兩篇文章,一篇標題為 Kids these days really are more egocentric,另外一篇的標題為 Some nice guys finish first,兩篇都在談外在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信念。

第一篇文章談到,我們總會覺得下一個世代比我們更自我中心,但究竟是否如此呢?有研究結果指出在年輕的時候若經濟環境越富裕,則越會有自我中心的傾向。而美國的經濟基本上逐年提升,所以美國人是否越來越自我中心呢?

有研究者就分析了美國總統每年在國會的演說,從當中去判斷跟自我有關係的詞彙 (例如me, we)會是跟他們有關係的詞彙 (例如he, neighbor or friend)出現的頻率。結果發現從1920年以來,跟自我有關係的詞彙出現的頻率就越來越高。撇開總統不談,另外有研究者分析了不同年度的書面資料,也得到同樣的發現:人們越來越自我中心

第二篇文章則是討論了文化對於人們能力的影響,結果相當符合期待,就是能力並不是在各個文化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集體主義高漲的社會,過度強調自己的能力,其實不如當個人人喜歡的人來的有效。中國、台灣都是這報告中被歸類為集體主義高漲的國家,美國、英國、澳洲則是被歸類為個人主義最高漲的國家。

從這兩個研究,大家可以反思,其實有些外在因素有意無意影響了我們的行為,一些大環境認同的理念,即使不是對的,也可能會被多數人所接受。完全不理會多數人的想法做自己,又會被認為有自我中心的疑慮,人生還真是有點無奈…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