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剛結束,談到執政黨慘敗,很多的聲音指向了中央沒有傾聽基層的民意,當然還有很多聲音在檢討年輕世代以及網路的影響等(這以後再談)。為什麼中央不去聽基層的聲音?地位高的人會比較容易忽略其他人所傳遞的訊息嗎?
有研究者想要了解人們自認的社會地位是否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他們請實驗參與者寫下一個自己曾經影響他人的經驗(高社會地位)或一個自己曾經被他人影響的經驗(低社會地位),接著他們會讓實驗參與者進行一個位置判斷作業,他們需要判斷點點出現在螢幕的左方或右方。在點出現前,會有一張人臉,這個人的眼神會看向左方或是右方,之後的點點有可能會出現在和凝視方向相同或是不同的位置 (參考下圖)。
結果他們發現,社會地位低的人,比較會受到眼神凝視方向的影響,而社會地位高的人在判斷點點方向的時候,比較不會受到其他訊息的影響。此外,女性受到眼神凝視的影響也較大,這可能是因為女性自覺在社會上比較是弱勢所造成的 (這是在大陸做的研究,因此是比較有可能的)。
在延續的實驗中,他們進一步探討情境訊息是否會對於這樣的結果造成影響。他們請實驗參與者想像自己是在地震逃難或是登山健行這兩種情境中的領導者或是被領導者。其他的實驗設計沒有改變。結果他們發現,在地震逃難的情形下,社會地位、性別的效果都消失了;在登山健行的情境下,社會地位和性別的效果和第一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
綜合這兩個實驗的結果可以得知,促發人們社會地位的高低,會影響人們與他人的互動,至少在眼神的交會上是如此。社會地位低的人會比較在意其他人的眼神,社會地位高的人則不會太在意。另外,研究者認為在類似遭遇地震等危急的情境時,人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思考自己社會地位的高低,所以社會地位的影響就消失了。
***
這研究和上周介紹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發現主觀的社會地位會對於人的行為有影響。所以,大家不用太在意自己社會地位的高低,因為自認的社會地位高低就足以對行為造成影響,至於到底自覺社會地位高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去看研究的原文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Social Power and dangerous Context on Social Attention
去看主要研究者耿海燕教授的網頁,耿教授的研究領域為視覺注意力、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