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地圖該長什麼樣子比較好?

上周六松山線開通後,台北捷運做了一些改變,除了路線上的變動之外,他們也不同的線加上了數字的代號,希望方便外國旅客,也就不會誤以為台北捷運有所謂的香蕉線(還不知道這個梗的朋友,請去看這裡)。於是就有這樣新的捷運地圖,其實平心而論,這地圖除了字小了點之外,其實還不錯,四平八穩的。

但有位日本朋友畫的地圖引起了很大的討論,有人覺得這圖很清楚,而且把可以轉乘的車站放大了,相當方便搜尋。

但是這日本人的地圖真的比起原本的台北捷運圖好嗎?這問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我們必須考量使用者的經驗。對有去過日本的人來說,可以很明顯感覺到這日本人畫的地圖有濃濃的日本氣息,可轉乘的車站放大、漢字會用直書,都是符合日本使用者習慣的。但對於一個不熟悉日本地鐵圖的台灣民眾來說,要習慣這些不同,其實是需要一些時間的。若現在拿兩分地圖去問民眾,大家不一定就會覺得日本的地圖是比較好的。

倘若撇開過去經驗對於地圖使用的影響,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家對於地圖的觀感呢?主要就是知覺上的突顯性,在日本版的地圖中,小勝,因為有將轉乘車站做放大的標示,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哪些車站可以轉乘。但台北捷運的地圖真的沒有輸太多…

最後,台北捷運地圖對於車站間的相對位置有比較正確的描繪,但在日本版的地圖中,則較沒有相對的位置關係,而是將地圖空間做了最有效的利用。這點到底哪份地圖好,其實各有優缺點。因為台北捷運路線還沒有那麼多,地圖即便表達了相對的位置,字體也不至於到太小,其實是有好處的,可以幫助旅客大致上規劃自己的行程。但像東京、倫敦、巴黎等地鐵路線非常煩瑣的城市,空間有效使用性就是更重要的,否則會不太容易閱讀。所以,兩份地圖其實各有優缺點,但兩份地圖其實都能有效的幫助旅客找到他們所需要訊息。

***

除了地鐵圖之外,其實平面地圖的設計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台北市在今年推出了類似下面的地圖 (左邊),很顯然是參考了倫敦的做法 (右邊)

倫敦的版本很明顯獲勝,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色彩對比差異性比較大,方便用路人找出來道路在哪裡
  2. 倫敦的版本有箭頭,告訴你這張地圖的前方是哪裡;但在台北市的版本,則沒有清楚的標示。此外地圖擺放的位置也有很大的差異,倫敦的地圖看過去完全不用做心象的旋轉,眼睛看過去的前方就是地圖的上方(也就是箭頭所標示的方式);但筆者所拍攝這張台北市版的地圖,則還需要旋轉90度,前方才是地圖上方所標示的位置。
  3. 倫敦的地圖有標示公車站、地鐵站等訊息,此外也是用這些地點慣用的圖示系統。
當然還是需要給台北市政府一些掌聲,因為這些地圖比起過去的那種地圖,或是台北捷運站張貼的地圖,其實好多了,只是有可以更進步的空間。

那到底好的地圖該具備哪些元素?

  1. 地圖主要的目的是讓人找到地點,所以能否正確標定訊息是最重要的,美觀等都是次要的條件。
  2. 盡量降低使用者的負擔,例如透過地圖的風格、知覺上的突顯性等,都是可以用來降低使用者負擔的方法。在這裡特別題一個點,因為使用地圖時要用2D訊息來思考3D的環境,該如何用2D來呈現3D的訊息,就是需要一些設計了。若能夠善用一些屬性讓2D的地圖提供多一些訊息,相信就會降低使用者的負擔。
  3. 提供適量的資訊,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資訊都放在地圖上,否則地圖會非常的不容易閱讀。但是過於簡略的地圖,又會讓人有失真的感覺,也不見得好用。所以要根據地圖的目的來思考,到底該提供哪些資訊,才會達到最佳的目的。
  4. 美觀、容易閱讀才是最後需要考量的因素,這裡特別是指與地圖標定方向無直接關係的知覺屬性。賞心悅目的地圖,會讓用路者開心,有時候就算迷路了也甘願…
由衷地希望所有繪製地圖的朋友,好好思考一下地圖的用途,並且真的找一些完全不認識這個環境的人來試用,才會找出地圖設計的盲點。好的地圖絕對不僅僅是讓人找到方向而已…當年倫敦的地鐵圖也曾經獲得國際知名的設計大獎,由此可見一斑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