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商家會用慶祝10周年、20周年等這樣的頭銜來做活動促銷,而我們也會因為這是逢十的生日(例如二十歲、三十歲等)而擴大慶祝。但這個生理上邁入下一個十年,對人們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有研究者進行多個大樣本的資料蒐集,探討年紀和行為之間的關係,他們特別關注的就是年紀以9做結尾的人們,是否和其他人有不同的行為模式。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是從世界價值觀調查中去做資料採集及分析,這是一份含括全球一百多個的國家的調查,他們分析了25-64歲的填答者在價值觀上的評分。年紀以9做結尾的人們和其他人相比較,比較傾向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請不同的實驗參與者假想自己在一般的情況下、在即將過生日前夕、在即將過三十歲生日前夕,規劃自己明天要做什麼事情。接著這些實驗參與者要評定自己對於生命意義的態度。結果也顯示,當實驗參與者認為自己的即將邁入下一個十年(也就是30歲)時,會比較傾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後續的幾個實驗中,他們比較年齡和不同行為指標之間的關係,他們想要看看即將邁入下一個十年的實驗參與者,是否會因為比較看重生命意義,而有了不同的行為指標。他們所採計的指標中,有些是比較正面看到生命意義的,有些則是比較負面的去看待生命意義的。
結果發現,即將邁入下一個十年,會讓人們做一些比較正面的行為,例如,有比較高比例的人是在要邁入下一個十年前首次參加馬拉松賽事。但看重生命意義,也會讓人們比較傾向從事一些負面的行為,例如這個族群的自殺率比較高,以及在使用劈腿網站的男性中,有比較高的比例是屬於這個族群的。
除了第二個實驗之外,這個研究其實就是在大數據中去找關聯性,到底是否真的是如此,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不過在這個研究中,大數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和實徵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
所以,這些人為所造就的概念,看來真的會發人省思。
去看研究的原文 People search for meaning when they approach a new decade in chronological age
去看主要研究者 Adam L. Alter教授的網頁,Alter教授的專常在探討訊息如何影響人們的決策判斷,特別是對於日常生活決策的影響
這則報導有幫大家把其中幾個結果的圖重製了,大家也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