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科學讓你不環保?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可能都急著搖頭,怎麼可能會這樣… 越了解科學,不是越應該做一些符合科學研究結果的事情,例如要從事環保的行為。但如同最近很紅的一句話:「世界越快心越慢」,這樣的反差機制是否真實存在,而不僅僅是在金城武耍帥的影片中會出現呢?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就有研究者提出所謂的補償理論,就是人們會傾向做出補償的行為,例如一起合作的夥伴如果都很努力時,自己就會覺得沒有需要那麼努力。有研究就想檢驗,這樣的補償行為是否也會影響人們的環保行為模式。他們的假設是,如果今天因為科學的進步,就能夠造就比較低汙染的產品、降低污染源時,人們就會覺得自己不需要那麼努力的從事環保行為;反之,如果科學進展還沒有那麼發達,那人們就要努力做環保,才能讓資源得以永續。下圖是他們完整的假設架構:

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讓一半的實驗參與者讀科學進展很順利的文章,另一半則閱讀科學進展略微停滯的文章。在讀完文章後,他們請實驗參與者評定他們覺察的秩序感。結果顯示,讀了科學進展順利的文章後,會讓人們覺得是有秩序感的。

在第二個研究中,他們操弄實驗參與者所察覺的秩序感,然後比較在不同秩序感操弄下,實驗參與者從事環保行為的傾向是否有所不同。他們操弄秩序感的方式很有趣:實驗參與者會拿到幾個字,他們必須用這幾個字排出一個有意義的句字,在秩序感高的組別,他們排出的字會是 the meeting proceeds orderly,在秩序感低的組別,他們排出的字會是the meeting proceeds chaotically。結果顯示,在秩序感高的情境下,實驗參與者比較不傾向從事環保的行為,反之,則比較願意從事環保的行為,因為這樣可以提升自我的控制感。從前兩個研究的結果,基本上符合補償理論想要說的:當人們覺得秩序感不足的時候,會傾向從事可以提升秩序感的行為;但若覺得秩序感足夠了,則不會傾向從事可以提升秩序感的行為。

在第三個研究中,他們去檢驗從事環保行為是否會提升實驗參與者的控制感。結果發現,從事環保行為確實是會提升實驗參與者的控制感的。前三個實驗基本上驗證了他們的架構是正確的,在在第四個實驗中,他們完整的去檢驗假設架構的正確性。結果發現假設獲得支持,對於科學進展的信念會提升秩序感,但會降低從事環保行為的傾向,再者,察覺的秩序感越高,則越不會去從事環保行為。

根據這個研究的結果,似乎在媒體上一直宣傳科學的進展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反而會帶來負面的效果。所以,若要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可能要提供一些警語,例如,雖然科學進展神速,但還是需要你我持續的參與!

去看研究的原文 Affirming belief in scientific progress reduce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ur

去看主要研究者 Marijn H. C. Meijers教授的網頁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