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文章是SA:MIND九月號的 The power of reflection,是一篇談論自省能力的文章。所謂的自省能力,就是能夠知道自己的表現,清楚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自省能力好的人,不一定是表現最好的人,但他比較清楚自己的能耐,不會過度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表現。
最早期有系統性研究自省能力的應該算是佛洛伊德,雖然後來一些證據顯示他的作法並不恰當,且結果有不少的問題。在實驗室中要研究這個議題並不容易,因為如果作業太簡單,那實驗參與者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答對,自省的表現會很好;但若作業太困難,他們也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答錯,自省的比現也會很好。要如何找出適當難度的作業,其實是不容易的。多數的研究都是用一些知覺能力作為指標,例如要求實驗參與者比較兩個色塊的顏色深淺、東西的數量等等。因為知覺刺激材料可以很容易的操作,調整區辨的難度,進而檢視實驗參與者在不同難度下,自省的能力是否有所不同。
利用腦造影的設備,研究者發現腦前額葉的前端(anterior PFC)與自省能力有關係,這個腦區灰質比較多的人,自省的能力是比較好的。腦傷病人的研究也發現,這個腦區收損但海馬迴(負責記憶的主要腦區)沒有受損的病人,記憶表現雖然沒有問題,但他們主觀上會覺得自己的記憶表現不好。這些證據都顯示,自省能力是有相對應的神經機制。
那如果自己的自省能力不佳該怎麼做呢?文章中提到三種做法
- clozapine, Ritalin等藥物在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中,被證實能夠提升自省的能力
- 利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前額葉,也被證實能夠提省自省的能力
- 利用冥想訓練,因為冥想的過程中,個體需要專注在自我的感受上,所以能夠提升自省的能力
在生活中,自省的能力其實會有不小的影響,所以若你自己常有眼高手低的問題,或是常常過於自卑,其實都是對於自己的能耐不夠了解。建議可以參考這文章介紹的作法,來提昇自省的能力,透過更加了解自己,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現。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