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演員羅賓威廉斯的死,讓大家再度關注憂鬱這個主題,筆者之前也介紹了很多憂遇相關的研究。但憂鬱症並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個全有全無的病症,每個人在人生的一些階段,都有可能經歷憂鬱的感受,只是有些人停留在那個狀態比較久,甚至無法脫身。
這次要介紹的表達壓抑(expressive suppression)現象,也會是一個造成憂鬱的因子。什麼是表達壓抑呢?這其實是一個情緒調節的策略,就是透過壓抑情緒表達的方式,來達到情緒調節的目的。很多具體化的研究也證實了,透過動作、情緒表達,其實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表達壓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情緒調節的目的。除此之外,表達壓抑也能促進人際間的和諧,特別是當個體沒有將負向情緒做表達的時候。然而這樣的方式並非沒有缺點的,首先因為這是一個耗費認知資源的心智歷程,過去有研究顯示,若壓抑自己的情緒表達,則後續的意志力會變的比較薄弱,也就是大腦比較沒有「力」去做一些事情。
雖然過去已經發現表達壓抑會影響人們的心智歷程,但過去的研究是刻意去營造表達壓抑的情境,而不是考量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為表現。然而,每個人日常生活中自然使用表達壓抑的頻率,其實才是對個體有影響的。所以這個研究就是探討實驗參與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達壓抑,會如何影響他們的認知功能。
他們選了一群沒有中度憂鬱 (貝克憂鬱量表14分一下)、以及沒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實驗參與者才參加研究。他們在研究中要填寫貝克憂鬱量表、兩份表達壓抑的量表,一份是針對過去兩周的表達壓抑做評估、另一份則是針對實驗當天的表達壓抑做評估。此外,他們記錄了實驗參與者的執行功能運作、處理速度以及工作記憶的表現。
結果顯示,過去兩周表達壓抑程度越高的實驗參與者,在憂鬱量表上的分數越高,但當天表達壓抑的程度,則和憂鬱量表之間沒有關係;顯示表達壓抑的行為傾向(長期的)和憂鬱狀態之間有正相關。但是,憂鬱程度和認知功能之間沒有關係,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實驗參與者其實並沒有中重的憂鬱情形,憂鬱狀態對他們認知功能的影響不明顯。
雖然憂鬱狀態對認知行為沒有影響,但表達壓抑對不同的認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對於過去兩周重度表達壓抑的實驗參與者來說,當天表達壓抑的程度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執行功能表現。但是對於過去兩周中度或低度表達壓抑的實驗參與者來說,當天表達壓抑的程度越高,則執行功能表現越差。這個結果顯示,表達壓抑對於執行功能的影響是短暫的,且比較會因為當下的狀態而有所改變。
- 過去兩周表達壓抑的程度會影響他們的處理速度,越傾向採用表達壓抑的個體,反應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