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愛還是慾?

愛與慾是兩個人之間因為彼此吸引而會發展出的關係,雖然很多時候兩者是同時存在的,但也有可能有愛無慾,或是有慾無愛。若能夠在關係建立之際,就能夠快速判斷對方對自己的感覺,或許有助於一些憾事的發生。例如,明明對方對自己只有慾望沒有愛情,但卻一廂情願認為對方是真的愛自己,後來才發現是自己自作多情。

有研究者好奇我們是否能能夠從注視對方的眼神,就能夠區分出究竟是愛或是慾呢?他們在第一個研究中,讓異性戀的實驗參與者,瀏覽網路上搜集的異性戀互動的圖片,透過前測,他們將圖片區分為“愛”或“慾”兩類型的圖片。實驗參與者需要做的判斷就是到底這張圖傳遞愛多一些還是慾多一些。除此之外,他們也記錄實驗參與者瀏覽這些圖片的眼球移動軌跡,以釐清當他們在判斷“愛”vs.“慾”時,關注的區域是否會有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跟慾望有關係的圖片中,並沒有裸露的圖片。

判斷作業上的結果顯示,“愛”的圖片確實讓實驗參與者比較有愛的感覺,”慾“的圖片確實讓實驗參與者比較有慾的感覺。眼球移動軌跡的結果則顯示,在判斷”愛“的時候,實驗參與者會對於圖片中的臉部區域會有較多的關注,對於身體區域會有較少的關注。但在判斷”慾“的時候,實驗參與者對於臉部及身體區域的關注沒有差異,顯示在”慾“的判斷上,身體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

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改變了刺激材料,這次僅會出現和實驗參與者性別不同的人的照片,然而照片的選擇上,同樣是會有“愛”與“慾”的差異性。結果和實驗一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當涉及到“慾”時,人們會傾向對於身體區域有多一些的關注。

***
這個結果看起來似乎不太令人意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精準的去評估一個人到底注視自己的哪個區域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偏頗的詮釋,例如當自己穿著比較曝露的時候,就會覺得別人比較傾向關注自己的身體,但事實上不然,僅是自己觀感上的不同。

隨著穿戴式裝置的普及,google glass這類的產品或許可以提供類似的評估,以後系統會許就會給我們一些指標,讓我們知道別人對我們是“愛”的感覺多一些還是“慾”的感覺多一些!想起來有點恐怖,但這很有可能會成真!

去看研究的原文 Love is in the gaze: An eye-tracking study of love and sexual desire
去看主要研究者Stephanie Cacioppo教授的網頁,Cacioppo教授研究的主題為愛情的大腦運作機制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