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朋友分享了這則新聞Facebook Manipulated User News Feeds To Create Emotional Responses,才突然意識到,為什麼這幾天有一些關於臉書的爭議。其實前幾天自己也分享了一個連結,但沒有仔細去看,原來是因為那篇新聞的標題Facebook tinkered with users’ feeds for a massive psychology experiment沒有那麼聳動(文字的力量真是太大了!)。今天一看內容,才知道事情真的是大條了!
一陣子前,曾經介紹過一則研究,探討天氣如何影響大家臉書的貼文,那個結果還挺合理的,就是人們所在的城市如果下雨,貼文會比較負向,你住在外地的朋友,也會因此有比較負向的貼文。
上述的研究,並沒有真正侵犯了臉書使用者的行為,但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很有爭議了。他們針對用戶的動態牆進行操弄:可能是讓你多看一些正向情緒的貼文、或是負向情緒的貼文。他們判斷情緒的方式,是利用PO文中的文字去做判讀,雖然準確度不一定能到百分之百,但若資料量夠龐大,可信度是足夠的。然後他們分析了在瀏覽這些動態牆之後,臉書使用者貼文中,不同情緒詞彙出線的頻率。
結果發現,透過動態牆的情緒訊息操弄,可以成功影響臉書使用者的情緒貼文!和控制組相比較,如果看到負向情緒訊息較多的動態牆貼文,則平均而言,貼文中也會含有比較多的負向情緒訊息,反之亦然。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經清醒了!臉書正在逐步控制你的世界,而這篇論文更是一個血淋淋的證據!所以請不要再幫臉書貼上情緒標籤了,例如”感到幸福”或啥的,你們都在幫助臉書進一步控制人們。
***
關於這研究到底是否合乎研究倫理這件事情,作者的說法是,他們並沒有刪除那些貼文,只要去朋友的牆上,還是會看到這些貼文… 是啊,沒有錯,就如同很多粉絲頁,因為沒有繳錢給臉書,結果訊息都不會出現在大家的動態牆上一樣…
讀法律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臉書的使用規則中,是否有允許他們可以做這樣的類實驗。懂人體研究倫理的朋友,也可以思考一下,這個研究是否有合乎不需要知情同意的研究範疇,其實筆者更好奇,這樣有違倫理的研究為什麼會被刊出來!
去看研究的原文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massive-scale emotional contag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去看主要研究者Adam D. I. Kramar的臉書,他是臉書的資料分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