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和華盛頓,誰能教孩子不要說謊?

 

多數的人在小時候都會聽很多童話故事,灰姑娘、三隻小豬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當然隨著時代的轉變,不少故事都有了新的詮釋,小朋友聽到的版本也不見得和父母聽到的版本是一樣的,例如近年來迪士尼也顛覆傳統,重新描述它們的經典童話故事。到底聽這些故事對小朋友的發展有甚麼樣的影響呢?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但過去較少有研究實際去檢驗這個問題,所以這就變成一個羅生門的議題。

有研究者利用實徵研究的方式,嘗試檢驗童話故事對於小朋友的影響。他們想要檢驗小朋友在聽了一些跟說謊有關係的故事之後,是否會影響他們說謊的行為表現。他們檢驗了下列三個故事對於小朋友的影響:

  1. 木偶奇遇記
  2. 放羊的孩子
  3. 華盛頓砍倒櫻桃樹
3至7歲的小朋友進到實驗室後,實驗者會請他們背對著桌子,然後請他們聽聲音來判斷放在桌上的是什麼玩具,例如聽到呱呱叫的聲音,就要猜桌上放的是一隻鴨子玩具。在猜完一次之後,實驗者讓小朋友聽第二個聲音,但藉故離開實驗室,此時小朋友的行為被攝影機所拍攝,主要用來檢驗小朋友是否有回過頭去偷看玩具是什麼。一陣子過後,實驗者回到房間,然後跟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有些小朋友聽到的是跟說謊有關係的故事,有些小朋友聽到的是「龜兔賽跑」的故事,每位小朋友只會聽到一則故事。在聽完故事後,實驗者會詢問小朋友,剛剛是否有回頭偷看玩具。
實驗一的結果發現,只有聽了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能夠有效降低小朋友說謊的行為。此外,年紀對於小朋友的說謊行為沒有影響,但是會影響他們是否會想回頭偷看玩具,年紀越小的越傾向會回頭偷看玩具。研究者認為因為在這三個故事中,華盛頓的故事有特別強調不說謊帶來的好處,所以會影響小朋友的說謊行為。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改編了華盛頓的故事,讓故事不再強調不說謊所帶來的好處,結果在實驗一所觀察到的現象就不存在了!換句話說,只有在故事強調不說謊的好處時,才會影響小朋友的說謊行為。
這個結果看似相當合理,也再次提醒家長們,在幫小朋友選擇讀物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市面上非常多不同類型的童書,有些確實不太恰當,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否則反而對孩子造成反效果。
***
筆者碎念,其實小朋友有很高的模仿性,如果故事越貼近真實生活,他們模仿的可能性其實越高。不知道有沒有人比較過兒童界的巨星們之間的效果是否有差異,例如讓米奇 pk. 巧虎,看看誰對小朋友的行為有最正面的影響,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們好奇的問題。
台灣的童書品質還不會落後國外太多,但是自製的兒童節目,不論在畫面的品質、故事內容的合宜性上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日本NHK的兒童節目就非常好看,連聽不懂日文的小朋友,也看得津津有味;相較之下,我們的兒童節目,往往讓小朋友做一些不一定合宜的事情,雖然大人看的很開心,但這其實對孩子並不一定是好的!
去看研究的原文Can Classic Moral Stories Promote Honesty in Children?
去看主要研究者Kang Lee的網頁,Lee教授主要研究兒童的社會發展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