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參加大型聚會的經驗,可能是跨年晚會、演唱會、遊行集會等等,大家參與這類聚會的時候,是否會有不安的感受呢?參加跨年晚會的朋友,可能不太會有不安的感受;但參加遊行、抗議的朋友可能會有一些不安的感受,特別是在三月政府武力鎮壓群眾之後。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偶爾也會發生,大型聚會中因為發生意外,在逃難的過程中有民眾被踩死的慘劇。若你親眼目睹這樣逃難的場景,相信未來參加大型聚會時,肯定會心裡毛毛的,會擔心是否會在逃難中被踩死。
撇開意外事件不談,參與大型聚會為什麼會讓有些人感到不安,但有些人卻不會呢?此外人越多的聚會,是否會讓人越沒有安全感?要探討這議題,其實應該反過來思考為什麼會有一大群人會聚在一起。通常不外乎是有共同要參與的事情,每年世界上最多人聚集的大概就是回教徒到麥加朝聖 (約有三百多萬人);當然也有的時候是立場對立的群眾聚集在街頭,例如日前在泰國、烏克蘭等地區發生的事件。當聚集的群眾立場不同時,心裡會有不安的狀態是很自然的;但如果聚集的群眾是為了同樣的目的而來,是否就不會有不安的感受呢?
有研究者針對去麥加朝聖的人做研究,他們採集了民眾的基本資料、民眾對於回教的認同、安全感受、感覺被支持的感受。他們總共收集了1,194名來自72的不同國家民眾的資料,期中男性占了64.1%、女性占35.6%,這樣的性別組成大致上符合朝聖母群的性別比。此外他們也計算了這些民眾所處的位置人口密集程度,用來釐清是否人越多/密集,人們會越沒有安全感。
他們的結果發現,若民眾對於回教/團體的認同程度越高,在人潮越擁擠的時候,他們的安全感其實是提升的;但若他們對回教/團體的認同程度越低,則安全感會隨著人潮密集程度而下降。此外,民眾的安全感受會受到他們所感受到的支持程度調節,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覺得越受到團體的支持,則他越會有安全的感受。
從這結果可以發現,人越多、越密集,不一定會讓個體有比較不安全的感受,會因為個體所感受到的支持程度而有所不同。這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在參與大型活動時,會相當自在、投入,但有些人卻心情有些忐忑。
***
這樣的結果似乎不太令人意外,但值得提醒大家的就是,這些安全感是自己主觀上的感受,並沒有辦法解釋,如果有突發狀況時,這些人是否真的會比較安全,不會在逃難中受到傷害。
去看研究的原文Social identifica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crowd density on safety at the Hajj
去看主要研究者John Drury教授的網頁,Drury教授主要研究社會心理學、社會認同、群眾力量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