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電痙攣治療有那麼恐怖嗎?

這次要介紹的是SA:MIND五月份的文章The truth about shock therapy。一想到電痙攣治療,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好恐怖喔… 會不會讓我失憶等等。電痙攣治療主要用在治療憂鬱症的個案,早期的電痙攣治療,確實沒有現在安全,病患也不一定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形下進行治療;然而現代的治療已經有很多的改善,但民眾的觀感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呢?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媒體的渲染效應,很多人對於電痙攣治療的印象都是來自電影、影集,最知名的例子應該就是傑克尼克遜在電影飛越杜鵑窩中的角色,在這些媒體素材中,病人通常是行為極度異常才被抓去作治療,通常是違反病人的意願,治療中病人也會不停的嘶吼。一些調查顯示,不論是專業人士或大學生,對於電痙攣治療法都有不正確的觀感。

電痙攣治療沒有大家認為的恐怖、沒有人性;因為現在一定要在知情同意的情形,才能夠進行治療,此外在部份國家,進行治療時會施打肌肉放鬆劑以及部份麻醉,降低病患因為接受電擊可能感受到的不舒適感。其實,目前只有針對重度憂鬱,且對於其他治療法都沒有反應的個案,才有可能會接受電痙攣治療。

雖然現在的電痙攣治療法已經有所改善,但不可諱言的,電痙攣治療法並非沒有風險。目前已知的風險包括:可能會暫時失去定向感,就是搞不清楚自己在哪,在幹嗎;另外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會造成部份的失憶,特別是對於電擊前發生的事情沒有印象。

那到底電痙攣治療透過哪些機制來發揮效果呢?首先,電擊可能會促進一些賀爾蒙的分泌,進而感善病人憂鬱的狀況。第二個說法是,電擊可以促進神經元的成長,可以重塑因為憂鬱而損壞的神經元。第三個說法是,電擊可以讓腦的機制重新設定。

除了電擊之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嘗試使用K他命來治療憂鬱症,一些成果顯示,效果比起用電擊更能夠幫助重度憂鬱的病人。不論透過電痙攣治療法或是K他命治療,其實是把憂鬱症視為是神經傳導上的問題,但這是否是真的呢?(請參考之前的文章) 其實憂鬱症的成因很複雜,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所以對某些病人來說,真的就是神經傳導出了問題,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周邊也有憂鬱的朋友,請提供他們多方面的訊息,讓他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走出憂鬱。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