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是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五月號當中的 What’s next for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如何利用幹細胞來彌補細胞死亡所造成的病症。打從複製羊桃莉在十幾多年前出現,我們就離造人計劃越來越近,這個月初就有研究證實了可以在老鼠身上換血回春,暗示著人類離長生不老又近了一步。
那現階段利用幹細胞來作治療,到底成效如何呢?十多年前的兩個大型的臨床試驗,結果其實並不好,但還是有一些實驗室持續在作研究,也逐漸看到了曙光。目前成效最好的,就是針對帕金森氏症的治療,因為這個病症主要是來自於多巴胺分泌的減少所造成的,所以只要能夠改善多巴胺的分泌,就能夠改善帕金森氏症。
利用幹細胞治療的方式如下圖所示:首先從病人身上取一些皮膚細胞,然後進行DNA的重組,讓這些細胞可以有類似幹細胞的運作機制 (這個研究也讓Yamanaka教授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接著誘發這些幹細胞改變為會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細胞,最後只將能夠成功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細胞注入病人的腦中。
看似簡單的方法其實有不少的限制:例如如果病人的病症過於嚴重,這樣的治療方式也不容易成功。再者,到底要注射多少神經元細胞才有效,以及要注射哪些種類,其實都需要審慎的規劃。
目前類似的治療法發展上最大的限制,其實是法律的規定,因為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容許病患用這樣的方式來作治療。此外,這類的治療方式,目前並無法證實比起其他治療方更有效。當然這可能是因為過去的技術還不夠精良,所以若把過去的治療成效也納入考量時,會覺得幹細胞治療法不是特別的有效。
***
後記,目前不少國家其實允許用胚胎細胞作這種幹細胞的治療,但台灣對這部份其實相對保守,特別是使用這樣的技術來作治療的部份。其實仔細想想,這樣的治療方式固然會帶來好處,但是否違反了生物界的倫理呢?人類如果持續造神計劃,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