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文章是Scientific American: Mind五月號的文章 How dads influence teenagers’ happiness。不論國內外,關於家庭的研究,都比較關注在母親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少研究甚至排除父親的影響。但有研究者發現,其實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對於女兒的影響。
數據顯示,如果女兒沒有和父親同住,則女兒會比較早進入青春期且比較容易從是冒險性的性行為。這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若從演化的角度來看,若女兒沒有和父親同住,可能會覺得「男人遲早會離開」,所以應該早點把孩子生了。當然這樣的前提是,人們生存的目的是為了繁衍下一代,既然男人沒有辦法一起撫養,那就早點完成這個程序。
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略牽強,但其實很多關於發展演化的理論,都是事後去發展一個可能的說法,不一定能夠直接做研究來檢驗。以這個例子為例,如果故意拆散父親和女兒,結果女兒因此發展出一些不好的行為,誰要負責任?所以要以實驗的方式,驗證這樣的假說,是不合乎研究倫理的。
雖然不能直接檢驗,但研究者若精心設計,還是可以用一些方式來檢驗假說的正確與否。有研究者就請一些女性的實驗參與者回想一個父親支持自己的回憶或是一個父親不支持自己的回憶,之後再請他們評判自己從事冒險性行為的傾向。結果發現,若回憶父親不支持自己的事件,則實驗參與者有比較高的傾向會從事冒險性行為。這個研究的結果,支持了父親對女兒有影響的假說。
有研究者則用另外的方式來做研究,他們找了家中有兩個女兒的姊妹,姊妹年紀要差五歲,且父親是在妹妹出生後沒多久離家的。他們追蹤了這些姊妹邁入青春期的時間,結果發現解姐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比妹妹慢了約一年。由於姐妹的基因是相似的,而他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長短不同,所以他們推測姐姐在小時候和父親的相處,影響了她的生理發展。
看到這裡,你或許心裡在想,那父親對兒子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呢?現階段其實還沒有研究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探討,但有研究者認為父親對兒子的影響應該和對於女兒的影響有些不同。
最後,雖然這研究是探討父親的角色,但更深層去看這議題,其實就是在探討子女是否覺得自己被父母所接納。很多單親家庭的子女,會覺得自己做錯了,所以父母才會分開,他們有很強烈的被拋棄、拒絕的心理感受。這樣被拒絕的感受,對於孩子的發展是相當不力的。所以,身為父母的你,請不要讓孩子有被拒絕的感受,請接納他們,不論他們今天的樣貌是怎麼樣子的。有被接納的感受,其實比起是否在單親或雙親家中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更大的!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