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號的Scientific American: Mind的封面故事為記憶,第一篇要介紹的文章是Rebuilding Memories Makes Them Stick。這篇文章是心理學家Donald MacKay透過H.M.病人的記憶現象,來反思人類記憶歷程的一篇文章,相當的有意思。
如果問上過普通心理學,或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生誰是H.M. 他們應該都要毫不猶豫的告訴你,H.M.就是那個因為癲癇,開刀移除了海馬迴,造成記憶受損的病人。多數的教科書,大概會描述H.M.在手術之後,就沒有辦法形成新的記憶,但是對於過去事件的記憶是沒有問題的。雖然他不能形成新的記憶,但若這個記憶的型態不是仰賴顯示的態度,而是一種制約反應或習慣,則他也是可以學會的。例如,他的醫生某次故意在和他握手時,掌心放了一根針,結果讓H.M.覺得很痛。之後,雖然H.M. 不覺得見過這位醫生,但當醫生要和他握手時,他會找出很多理由拒絕和這位醫生握手,顯示他記得和這位醫生握手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但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你知道研究者們持續從觀察H.M.的現象,而對於人的記憶機制有新的發現嗎?這篇文章介紹了不少,較不為人知,關於H.M.的事情:
- 有多少人知道H.M.的全名?在他於2008年去世之後,大眾才知道他的全名為 Henry Molaison。
- 在MacKay教授於1966年第一次找H.M.做研究時,就發現H.M.的語言處理有問題,他沒有辦法正確解讀語意模糊的句子。這暗示著海馬迴的角色不僅僅是和新記憶的形成有關係,也和提取舊的記憶項目有關係。倘若這個提取的機制出了問題,舊的記憶沒有辦法被更新,一旦負責記憶的神經元損壞,就有可能喪失對於該記憶的痕跡。從H.M.身上的研究也確實發現,他語彙能力退化的現象,比起同年齡的人來說來得快,特別是那些很少使用的語彙。
- H.M.死後,他的大腦被3D回覆,以及進行相關的解剖分析,研究成果在2014年初被發表。
相信各位又多知道了一些關於H.M.的事蹟,不知道你們是否對H.M.又多了幾分敬重呢?至少筆者有,如果沒有H.M.的特殊行為,我們對於記憶歷程的了解,可能沒辦法這麼透徹。再次感謝你,H.M.
去看 Dr. Annese介紹H.M.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