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憂鬱症只是神經傳導物出了問題?

這是最後一次介紹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三月號的文章,五月號的特輯是記憶,從下周開始會幫大家做介紹。最後這篇文章談的是憂鬱症的成因(Is depression just bad chemistry),在美國很多藥物的廣告,在對抗憂鬱症的藥物中最常聽到的就是Zoloft & Prozac (百憂解),而藥物真的能夠有效治療憂鬱症嗎?從Zoloft的廣告中,我們可以發現,廣告商強調憂鬱症的成因可能是神經傳導物質出了問題,而服用Zoloft可以協助解決這個問題。

Zoloft等抗憂鬱的藥物,主要都是去影響腦中血清素(serotonin)的濃度,因為有些研究顯示血清素過低,會造成憂鬱的現象,所以他們開發的藥物,就是透過不同方式來提升血清素的量。但是憂鬱症只是因為血清素的量有問題嗎?有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近85%的學生認為憂鬱症就是神經傳導物出了問題,但專業醫師認為其實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大腦結構的不同、神經連結的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憂鬱。

如果你還是認為憂鬱症是因為神經傳導物出了問題,請試想以下這個情境。有些人頭痛的時候會吃阿斯匹靈來緩解徵狀,但是你會說頭痛的成因是因為腦中的阿斯匹靈含量不足嗎?但當我們認為憂鬱症是神經傳導物出了問題時,就陷入邏輯上的陷阱,而我們卻不自知。

那到底憂鬱症有哪些成因?研究顯示,腦部結構的萎縮或活動量下降,都是可能的成因之一。不少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的杏仁核、海馬體等腦區,都有萎縮或是活動量下降的問題。另外也有研究者透過侵入式的深層腦部刺激 (subcallosal cingulate gyrus,如下圖中橘色的區域所示),刺激腦部區域的活動,發現可以減緩憂鬱症患者的徵狀,特別是那些對藥物沒有反應的患者。

筆者另外找到一個新的工具,利用帶一個刺激腦部神經物質分泌的頭套,來刺激神經傳導物的分泌。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


除了生理上的影響外,心理上的因素也會影響憂鬱的徵狀,其中最為人所之的就是皮質醇(cortisol)的影響,皮質醇是在人們面對壓力時會釋放的神經傳導物,少量且短暫的釋放,能夠協助個體對抗憂鬱症。但若長期的釋放,則會對大腦結構、神經傳導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很多憂鬱症病人也同時有皮質醇濃度過高的問題,顯示皮質醇可能也是憂鬱的成因之一。

所以,憂鬱症真的沒有那麼簡單,用藥物不會是唯一的解決方式,之前筆者也介紹過對於不同的患者,要採取不同治療方式的研究。

延伸閱讀: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