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只看了一次嗎?

很多研究已經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為真,那你有想過自己平常在看東西的時候,究竟是眼睛快速掃過就足夠了,還是需要看久一點,才能看清楚?其實在所有的情形,我們看東西的型式,都不是像照相機那樣,喀擦就把所有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實際上,我們的眼球約莫至少1秒會有一次輕微的轉動,這樣的轉動是為了避免我們的視覺系統會習慣外在的環境,而短暫停止運作,造成我們會完全看不到東西。此外,我們在一個時間點,所能夠處理的訊息是有限的;雖然我們可能對於其他沒有完全處理的訊息,還是存有某種印象。

所以,除非訊息量少,不然只看一次絕對是不夠的。從過去諸多研究中也顯示,人們在閱讀的時候,其實有時候會多次停留在同一個刺激上,有時候會停留比較久、有時候比較短暫(請參考下面的影片)。

除了多次停留之外,相信大家也看過類似像下列這樣的文字,雖然拼字錯誤一堆,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理解。這顯示了,人們在閱讀時,其實不僅僅是專注在特定的刺激上,還會有一個由上而下的概念在引導我們,所以如果當句子的發展是符合我們自己發展出的腳本,閱讀的速度會比較快,反之,若句子的發展和我們預期的不同時,則閱讀較慢且可能會有錯誤的理解。
最後,其實人們在閱讀的過程,難免會回過頭去看之前的內容,以確定自己的理解是否為正確的。這些證據都暗示著我們的閱讀不是分別獨立去處理一個、一個的刺激,而是可能有一些忽略、一些重複驗證的過程
近日Spritz公司推出一項服務,強調透過幾少眼球的移動,讓閱讀可以更快速有效率。謝謝同學告知,大陸也有公司推出類似的服務。

有研究者大概是看不過去這樣的說法,所以做了一個研究來證實,這樣的閱讀方式其實可能是有問題的。在他們的實驗中,他們比較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一種就是看過的字就再也看不到了,也就是模擬Spritz公司推出的服務,另一種則是看過的字還是會持續出現在畫面上。他們想要比較人們在這兩種閱讀方式上,表現是否會有差異。
除了操弄閱讀的方式之外,他們也控制句子的型式,有些句子是模稜兩可的,有些句子則是平鋪直述的。根據先前的研究,應該會預期模稜兩可的句子,比較容易受到閱讀方式的影響,因為這類的句子需要回過頭驗證先前的內容,才能夠有比較正確的理解。
結果發現,使用正常的閱讀方式時,實驗參與者的理解能力較佳,但不論是讀模稜兩可的句子或是平鋪直述的句子,都會受到閱讀方式的影響。顯示,Spritz公司推出的服務,可能對於句子的理解上是有損害的。若根據實驗參與者眼球移動的紀錄來做分類,會發現越傾向回頭去看先前內容的那些實驗參與者,對於句子有比較的理解。
所以,科技的創新或許是有趣的,但仍需要小心的驗證,才不至於顧此失彼啊…  筆者其實還挺期待有什麼新的訊息呈現方式,能夠更有效、更正確的傳達,造就雙贏的局面!

去看研究的原文 Don’t believe what you read (only once): Comprehension is supported by regressions during reading
去看主要研究者Elizabeth R. Schotter博士後研究員的網頁,Schotter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的議題為視覺處理和高層次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