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人性本貪?

這次要介紹的文章是SA:MIND三月號的文章 The domino effect of greed,這篇文章從介紹「待用杯」這個概念開始講起。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待用杯,基本上就是有消費者先預付了一些錢,讓之後的消費者可以免費享用咖啡,當然之後的消費者也可以選擇把這份愛傳出去;在台灣也有「待用麵」的善行。但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把愛傳出去,否則這個社會就會相當的和諧。我們在社會上還是看到不少自私的行為,例如有人蠻橫的插隊,還會沾沾自喜。為什麼人們的行為會有這樣大的差異呢?

在實驗室當中,研究者會用一個虛擬分配金錢的遊戲來探討人們的利他行為,在這個遊戲中,實驗參與者被告知自己以及一位虛擬的對手有同樣的錢,他們可以選擇給予另一個人任意的錢。當虛擬的對手給予實驗參與者一半的錢時,實驗參與者也會傾向回報自己資金的一半給那位虛擬的對手。但當虛擬的對手給予實驗參與者全部的錢時,實驗參與者還是會傾向回報自己資金的一半給那位虛擬的對手。倘若虛擬的對手給予實驗參與者少於一半的錢時,實驗參與者會傾向報復那位虛擬對手 – 也給他很少的錢。所以,其實人們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善良,反而是有點貪心的。

是哪些因素主宰了,我們究竟會把愛傳出去,還是作個貪心的人呢?首先,歸屬感會影響人們是否會把愛傳出去,當你將其他人也視為和自己是一體的,則會比較傾向把愛傳出去。那什麼因素會促成報復行為呢?主要的原因就是當被不平等對待時,會引發諸多的負向情緒,負向情緒誘發人們去從事報復的行為。此時,若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稍微平復自己的負向情緒,那就可以避免把這樣的惡傳下去。所以,下次如果被別人不公平對待時,不要立刻報復他們,放首可以讓你放鬆的音樂,其實事情沒那麼嚴重!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