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SA:MIND三月號的文章是Thinking about tomorrow。從小到大,每個人應該寫過「我的未來」、「我的志願」這一類的作文題目,但有多少人真的認真想過自己的未來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未來的想像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研究顯示對於自我及他人的人格能有越清楚瞭解的人(也就是所謂個人智力Personal Intelligence)較高的人,對於未來有較清晰且真實的想像。因為這些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是比較貼近真實的,所以通常這些人在未來會有比較高的幸福感。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我們看待「現在」及「未來」自我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幸福感。兩個自我越接近的人,通常會對於未來有較佳的規劃,晚年也會有較佳的生活。對於未來我的想像,其實也可以和「理想我」做連結,所謂的理想我,就是個體認為自己該成為什麼樣貌。如果理想我和現實我有越大的差距,則個體會有較多的挫折感。這兩個證據都反映了,若個體用瞭解自我的發展性,則會有較高的幸福感,反之,則會有較低的幸福感。
由此可知,人們追尋的價值,會對於個體有很大的影響。在人類價值觀中,最常被拿來討論的就是Schwartz教授的普世價值觀,他跨國採集了大樣本的資料,將人們的價值分成四個大方向,以及十個不同的類別,如下圖所示
個人智力越高的人,越能夠知道自己追尋的是哪種價值,不同價值觀的追逐也會帶來不同的幸福感。但不變的就是,越清楚自己價值觀的人,生活是最順遂的。但若自己追逐的價值觀,彼此間是互相矛盾的,則也是會有問題的。
所以,大家在刻劃自己未來的藍圖時,要小心謹慎,唯有越瞭解自己的需要,作了清楚地規劃,才越有可能在未來過好日子!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