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獨特的你

(這是2014年初上映的樂高電影中的主角,他就是一個想要有所不同的人,但他有成功嗎?)

這周要介紹SA:MIND三月中一篇關於獨特性和個人行為及創造力的文章 “How a desire to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shapes behavior and creative thinking“。相信大家周邊都有一些朋友是喜歡特立獨行,喜歡受注目的,然而另外一些人則是不喜歡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非常得低調。你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嗎?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這兩種人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首先如果沒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人們就不會開創新局,生活停滯在原點。但若每個人都要開創新局,則會有許多的衝突,所以需要有一些人扮演順從者的角色。過去在實驗室中,心理學家就證實人們順從的行為傾向,即便遇到「指太陽花為香蕉」的情形,只要多數人都這樣認為,人們也會順從。當然並非所有的人都會順從,在不同情境下的順從行為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在比較模稜兩可的情境下,人們比較容易順從多數人的意見。

而獨特的個體有甚麼樣特殊的人格特質呢?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特立獨行和外向人格、開放性的人格有正相關,也就是說越特立獨行的人,行為是比較外向的且較樂觀的;而且這些人的神經質性格是比較低的,對生活較滿意且情緒波動較少。

雖然人的獨特性傾向是相對穩定的,但當個體若覺得自己的獨特性受到威脅時,會傾向做出和多數人不同的行為。有研究者讓實驗參與者填寫一份人格問卷,之後告知實驗參與者他們的結果和多數人相同或是不同 (和他們的填答完全沒有關係)。接下來,他們會詢問他們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並且告知他們多數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麼。結果發現,如果被告知自己的人格特質和多數人相同時,在後續的作業上,實驗參與者傾向選擇少數人的選項!這個結果顯示了人們對於獨特性有一定的渴望。之前我們有介紹過一個關於獨特性的研究,和這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社會文化對於獨特性也會有所影響,如大家所預期的,在西方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下,人們的獨特性是比較高的;而在集體主義社會下,人們的獨特性則較低。有研究者在機場候機亭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們請實驗參與者填寫一份沒特殊意涵的問卷,之後要送他們一隻筆做為回饋,他們會拿出五隻筆,其中有三隻筆是同一個顏色的。結果發現,東方人比較傾向選擇顏色較不突出的筆,而西方人則傾向選擇顏色突出的那支。這個研究結果也說明了文化背景對於人們的行為是有影響的。從不同國家的廣告也可以發現這樣的特性,韓國的廣告強調大家的一致性,美國的廣告則強調產品如何讓自我突出。

有研究者進一步探討獨特性對社會的影響,他們發現獨特性的性格和國家的創新能力有正相關,而且促進影響國家的經濟表現。但過度強調個人目標,其實對於群體不見得有幫助。所以獨特性就像雙面刃一樣,要小心的去面對,否則可能會帶來傷害而非好處。

最後的反思,現在的教育鼓勵孩子們做自己,但整個社會的氛圍似乎又沒有提供孩子可以做自己的空間,且並不是所有人的都想要成為獨特的個體,那到底家長、老師們是否還是要鼓勵孩子們做那個獨特的人呢?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