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的發達,人與人的溝通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過去仰賴直接主動的互動模式,現在則是仰賴被動的互動的模式。相信現在很多人在網路社群上互動較頻繁的朋友,不見得在真實生活中是互動較頻繁的。一方面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外,另一方面則可能反映了線上與離線社交活動上的差異。
在真實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周遭的朋友傷心,心情也會受到影響,那在社群網站上的情緒是否也會傳染呢?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心情呢?有研究團隊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探討,他們搜集了美國百大城市臉書使用者在2011張貼的內容(其中兩位作者是臉書的員工),根據內容中的情緒詞彙以及天氣狀況來作分析。下圖中的A&B顯示人們在不同時間點張貼內容的情緒成分,大家可以發現在重要節日會有較多的正向情緒貼文、負向情緒貼文則是較少,另外在週末的正向貼文也是比較多的!下圖中的C&D則顯示不同城市的差異,看起來在大家比較熟知的大城市,例如紐約、波士頓等,臉書使用者的好友數較多,但似乎正向的貼文比較少!
研究者更關心臉書上的情緒是否會傳染,以及是否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在這研究中他們特別關切的是下雨是否會影響臉書使用者的情緒。結果顯示,下雨會讓人們有較多負向的貼文,而且會影響居住在不同城市朋友的貼文,即使那朋友所在的城市並沒有在下雨。每個負向的貼文約莫會影響二至三位朋友貼文的情緒狀態,也就是說在臉書上情緒狀態是會傳染的!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有點恐怖呢?除了擔心隱私被臉書窺探之外,另外更值得擔心的是,哪一天臉書或其他社群媒體,是否會成為政令宣導的另一種平台,或一種心智控制的管道呢?尤其是現在臉書對於使用者的動態時報有很大的掌控權,臉書利用他們制定的規則,限制你會被動的接收到一些內容以及廣告。當然筆者也不會否定臉書帶來的好處,只是使用者必須要有某種程度的自覺,若有任何訊息不希望被公諸於世,或許就不應該讓這個訊息在網路上留下任何的痕跡。
去看研究的原文Detecting Emotional Contagion in Massive Social Networks
去看主要研究者James Fowler教授的網頁,Fowler教授擅長大資料的研究,他的研究範疇橫跨遺傳基因、社會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