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IND]我的小孩有自閉症嗎?

(圖中的緞帶是代表「自閉症」意識的緞帶)

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亞斯伯格有越來越多的了解,對於這些病症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但對於到底該不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及是否這麼早做診斷,其實還是有一些雜音。這次要介紹的文章New Therapies Take Early Aim at Autism整理了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相信可以給有疑慮的爸媽們一些方向!

自閉症的盛行率大概是八十八分之一,從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其實很早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例如小孩不太跟人互動、對於聲音敏感,等等的徵狀。有研究者針對有自閉症哥哥或姐姐的小嬰兒做實驗,再這些小嬰兒約六個月大的時候,用磁振造影儀去掃描他們的腦部,然後在他們24個月大的時候再掃描一次。若比對之後有無被診對為自閉症嬰兒的腦部掃描結果,會發現有自閉症的嬰兒,早期特定部位的神經連結會發展快速,但在24個月的時候,沒有自閉症的嬰兒,在那些部位的神經連結就超過沒有自閉症的嬰兒。

自閉症的早期診斷

既然自閉症在很早期就會造成不同的影響,那現階段有哪些工具可以協助診斷呢?在文章中提到了三個不同的工具:

  1. 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 (M-CHAT):這個量表主要是針對16至30個月大的嬰兒所設計的,裡面有23個項目,若嬰兒有符合其中3項或更多的項目,就有自閉症的風險。
  2. First Year Inventory (FYI):這份量表是針對9-12個月自閉症嬰兒的行為所開發的,所以可以用於早期診斷自閉症。但這個測驗的成效仍值得觀察,有一個研究針對699位嬰兒做篩檢,結果成功篩檢出50%後來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嬰兒,但根據量表結果被定義為自閉的嬰兒,其實有70%並不是真的有自閉症的,而多數是有其他發展上的困難。
  3. Geometric Preference Test:和另外兩個工具有些不同,這個工具是記錄嬰兒眼睛凝視不同刺激材料的時間長短。若有超過50%以上的時間凝視非人類的刺激材料,則被認為有自閉症的風險。超過這個門檻的嬰兒中,有40%後來發展為自閉症的孩童;另外沒有超過門檻的,有98%沒有發展為自閉症的孩童。
從上數的資料可以知道,其實現階段還沒有一個太好的工具,所以建議家長應該多採用一些指標,然後持續觀察。更重要的是,應該把診斷的結果當做是一個提醒,而非幫孩子貼上標籤。將自閉症標籤化絕對不是這些檢驗的目的,這些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可以早一點採取一些介入的方案,及早做一些改善,以減緩或甚至治癒自閉症的徵狀
自閉症的早期介入
在文章中介紹了兩種目前常用的早期介入方是,期中一個是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這個方式主要是利用獎賞的方式來改善孩童的行為。例如如果孩童和他人做有意義的眼睛接觸、社交互動,則給予他們獎賞。另一個方式是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這個方案不強調利用外在獎勵,而是透過執行動作的過程,自然獲得獎勵來改善孩童的行為。ABA的方式主要是由治療師來決定進度,而ESDM是由孩童的行為來進展,治療師只是從旁輔助。所以本質上兩個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對於不同的孩童,成效也有所差異。
結語,雖然我們會用xx症來指稱某些發展上的異常,但其實都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所以家屬也不需要因為被診斷為xx症,而感到非常擔心。比較重要的是,早期發現這些發展上的差異,並且找出適合的方法來做介入,也不要過於心急,也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以免事倍功半。
去訂閱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iPAD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