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情人眼裡出西施,但這樣的現象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這個現象只有極小的機會是發生在「眼睛」,因為同樣的刺激,在初期的處理歷程,基本上在不同個體上都是相同的;真正的差異在於後續的處理,所以應該說「情人腦裡出西施」才對。再者,應該不是只有看到的時候,才會覺得情人像西施,即使沒有看到的時候,腦海中對於情人的記憶,應該也是長得像西施。
有研究者透過人們對於政治人物不同的觀感,來檢視究竟是否情人眼裡出西施,以及相關的議題。在2012美國大選的前後,他們找了實驗參與者來進行研究,第一個階段的實驗參與者大學生,他們每次會看到兩張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照片,這兩張照片是相同的底圖,但是加上了不同的雜訊在上方(如下圖),他們必須從兩張圖中選一張他們比較接近他們心目中的羅姆尼。
在實驗的第二個階段中,他們請九位實驗參與者去瀏覽第一階段每一位實驗參與者產生的「羅姆尼影像」,然後評判他們認為這張臉是否是值得信賴的。結果顯示,如果第一階段的實驗參與者越支持羅姆尼,則根據他們結果所產生的「羅姆尼影像」會被評判為是比較值得信賴的,兩者之間有正相關。
在實驗的第三個階段中,他們找了不同政治傾向的實驗參與者來做實驗,他們同樣是要針對第一階段產生的「羅姆尼影像」去做評判。根據實驗參與者的分類屬性,結果有些微的差異,但大致上都發現,支持羅姆尼的實驗參與者,對於第一階段的羅姆尼影像有較高的喜好度、認為較值得信賴等。
這個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人們之所以有不同的政治傾向,或許和他們所感受到的表徵是有關係的。當然這個研究採用的是非常低階層的影響(視覺訊息),而這個部份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受到很多高層次因素的影響,例如動機等等。如果有人能夠發現改變人們政治態度的方法,在選舉前應該會賺翻。
去看研究的原文 Political attitudes bias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face
去看主要研究者Russell H. Fazio教授的網頁,Fazio教授主要研究態度與行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