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柯是知名的西班牙畫家,他的畫通常非常狹長,你知道為什麼?有一個說法是葛雷柯的視覺系統異常,看到的世界就是比較狹長的,自然就會畫出比較狹長的東西。
上述的說法,看似合理,但其實是一個謬誤… 因為如果葛雷柯看到的東西都是狹長的,那他看到的畫布應該也是狹長的,所以應該畫出來的東西比例上會是對的。但為什麼會如此呢?這個現象是否反映了我們人的知覺系統和認知系統其實有落差呢?
有研究者做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實驗,首先他們針對另一個錯覺現象進行探討:當人們兩手橫握一根桿子的時候,若要評估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時,人們會傾向評估兩點的距離是比較短的。一個說法是因為人們會傾向利用自己是否可以拿著桿子通過這兩個點,因為看起來無法通過,所以往往會低估了兩個點之間的距離。
他們讓其中一半的實驗參與者雙手握桿子,實驗參與者首先會看到兩根桿子,然後必須轉身90度,一名實驗者會手拿一條捲尺,實驗者參與者可以要求改變捲尺的長度,直到認為捲尺的長度和剛剛桿子間的距離是相同的。另外一半的實驗參與者也要做同樣的距離評估,但是他們不需要手握桿子。所得到的結果和過去的發現一致,手握桿子的實驗參與者,會低估兩根桿子間的距離。
在第二個實驗中,程序和實驗一相同除了下列的改變,他們在轉身後,看到的是兩根桿子而非捲尺,他們同樣引導實驗者,將兩根桿子的距離移動到和先前兩根桿子距離等同的位置。如果手握桿子影響的知覺面向的,那理論上在實驗二,手握桿子與否並不會影響他們對於距離的評估,這其實就類似葛雷柯錯覺的情境。但如果手握桿子的影響不僅是知覺面向的,則手握桿子還是有可能會影響距離的評估。他們的結果發現,在實驗二的情境下,實驗者還是會低估兩根桿子的距離,顯示這個效果並非單純由知覺系統所造成的影響。
第三個實驗,他們檢驗高層認知系統對這個現象的影響,於是他們在實驗參與者進行實驗前,告訴他們「手握桿子會低估距離的評估」這件事情,然後再開始進行實驗。這次他們讓所有的實驗參與者都手握桿子,然後進行和實驗一同樣的實驗。結果顯示,實驗參與者的表現和實驗一沒有拿桿子的實驗參與者相同,也就是說透過影響高層認知系統,就可以排除知覺系統的錯誤。
第四個和第五個實驗,他們換了另一個實驗典範,他們讓實驗參與者回憶一個自己做過有道德感或較無道德感的事情,之後請他們評估實驗室房間的亮度。不論指標是用1-7的量表,或是用灰階的色塊讓實驗參與者選擇,只要是回想有道德感的實驗參與者,都會覺得房間比較明亮!同樣的,如果這個現象是完全知覺的現象,在用灰階色塊來比評估房間亮度的實驗參與者,理論上也不會受到回想哪一類事件的影響。
所以,根據這個結果,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知覺與認知這兩個系統間的關係。過去研究者總認為知覺系統的影響會延續到認知系統,但事情看起來沒有那麼簡單!不過這研究也再次證實了,人可以用各種方式來扭曲自己的知覺…
***
謝謝我的學生趙仁豪提供的資訊,其實葛雷柯會畫出這樣的畫,可能比較是因為當時有一些藝術家故意這麼做,當時有不少藝術家都採用這樣的作畫風格(點這裡了解更多)。
去看研究的原文“Top-Down” Effects Where None Should Be Found
去看主要研究者Brian J. Scholl教授的網頁,Scholl教授主要的研究在探討知覺與認知之間的關係
我在泛科學另外寫了一個”凡人”應該比較看得懂得,如果你覺得看這文章很頭暈,可以去那裏看…
http://pansci.tw/archives/52283
阿!謝謝你
真的比較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