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才介紹了在臉書上比來比去會讓人心情不好的研究,昨天新聞媒體就開始報常用臉書會讓人不快樂,但真的如此嗎?
這個研究找了82位實驗參與者,這些實驗參與者必須具備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有60.5%的European American,28.4%亞洲人,6.2% African American),首先他們要接受一些量表的測驗: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 貝氏憂鬱量表,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Social Provision Scale,部分的題目有進行修改,以符合臉書使用者的情境。
接著,在兩周內,實驗參與者每天會收到5次的簡訊,收到簡訊時,他們必須要回答五個問題:
- 你現在的心情如何 (0非常正向-10非常負向)
- 你現在有多擔心 (0完全沒有-100非常)
- 你現在有多孤單寂寞 (0完全沒有-100非常)
- 自從上次收到簡訊,你使用臉書的程度為何 (0完全沒有-100非常)
- 自從上次收到簡訊,你和其他人直接互動的程度為何 (0完全沒有-100非常)
在兩周結束後,他們回到實驗室,再次填寫SWLS量表,還有UCLA Loneliness Scale。除此之外,他們也必須要告知他們臉書上好友的人數。
實驗的結果和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差不多,就越常使用臉書,幸福感會下降。他們採用的算法是這樣的,第二次回報的心情減去第一次回報的心情視為心情改變的指標,接著利用在第二次回報使用臉書的程度來預測心情改變的指標,結果發現是臉書的使用程度是可以預測心情的改變。儘管心情指標和擔心、孤單寂寞指標有高度的正相關,但臉書的使用程度都不能預測這兩個指標的改變。
但是,值得提醒大家的是,這個研究中使用臉書的程度是自評的,也就是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過去的研究已經顯示,人們在負向情緒時往往會高估了事件經過的時間,套用在這裡,其實相當合理,就是實驗參與者在回覆簡訊時,其實心情是不太好的,所以高估了自己實際使用臉書的時間。所以基本上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無解
再者,新聞報導中鮮少提到,在和他人有低度接觸的實驗參與者中,使用臉書的程度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幸福感。僅有在和他人有中度或高度直接接觸的實驗參與者,才會發現臉書的使用會降低他們的幸福感。換句話說,對阿宅來說,多用臉書並不會降低他們的幸福感,至於是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的幸福感已經很低,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臉書的使用到底對使用者有甚麼影響,其實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因為這現象非常的複雜,並沒有大家想像的簡單。
去看研究的原文 Facebook Use Predicts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
去看主要研究者Ethan Kross教授的網頁,Kross教授的研究關注情緒與自我控制等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