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室探討究竟贏代表一切嗎?我們的生理反應是否只會受到勝負的影響,還是也會受到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情緒狀態等等的影響。這群研究者特別在意一個與壓力面對有關的化學物質皮質醇(cortisol)在輸贏的情境下之濃度,過去研究顯示體內長期有過高的皮質醇是不好的,很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皮質醇的濃度就長期過高,適度濃度的皮質醇才是最有益身心的。過去的研究也顯示:對於高權位者,贏會造成皮質醇濃度下降、輸會造成皮質醇濃度上升;對於低權位者,則有相反的結果。
他們找了一群男性實驗參與者,在一開始時測量他們的睪固酮濃度、口腔內的皮質醇濃度,然後讓他們玩俄羅斯方塊這個遊戲,他們被告知如果贏了這場遊戲,他們可以獲得額外十美金的獎賞。在遊戲結束後(輸贏並非由實驗者操弄,而是由實驗參與者的表現所決定),他們先填寫一份情緒問卷PANAS-X,這份問卷有60個形容詞,實驗參與者要評判這個形容詞是否是適合用來描述自己當下狀態的。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最在意的是與自我認同(proud, strong, confident, bold, daring, fearless)及敵意(angry, hostile, irritable, scornful, disgusted, loathing)有關項目的評分。在半小時後,他們再次測量口腔內皮質醇的濃度,會要間隔半小時是因為內分泌系統的變化不像神經反應那麼迅速,所以需要間隔較長的時間。
在贏的實驗參與者身上,若他們的睪固酮濃度本身也高,則他們玩遊戲後皮質醇的濃度會受到自我認同程度高低的影響,自我認同程度低的皮質醇濃度會較高;但若他們的睪固酮濃度本身是較低的,則他們玩遊戲後的皮質醇濃度則不會受到自我認同程度高低的影響。在輸的實驗參與者身上,則是發現睪固酮濃度較高的實驗參與者,皮質醇濃度會較高。
睪固酮一直以來被認為和權力、衝動有關係,若我們將睪固酮濃度高等同於高權位者,則可以發現,輸的那群實驗參與者的結果是符合過去研究的發現,因為高權位者書的時候皮質醇濃度會上升。但在贏的那群實驗參與者身上結果就比較複雜,因為睪固酮濃度高的實驗參與者在低自我認同時,其實皮質醇濃度較高,與過去研究的結果不一致。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睪固酮濃度與自我認同會共同調節自我的權位感受;另一個可能的解釋(也是作者們傾向的解釋),就是皮質醇的濃度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含個體的本身的睪固酮濃度、情緒狀態等。
結論就是,贏或輸不僅在心理感受上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生理反應上也是相當複雜的。所以請對於你周邊那些「只喜歡贏」的朋友多一點包容心,因為有些事情也不是他們能控制的,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是很改變的。但就單純心理的層面來說,輸贏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達到你為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若是肯定的,那你就是自己的大贏家了。
去看研究的原文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Mood and Testosterone Regulate the Cortisol Response in Competition
去看主要研究者Neil Watson教授的網頁,Watson教授主要研究的是賀爾蒙對於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