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點看世界

上面這兩張圖,大家應該都會不由自主地認為紅色的那張有個人型的圖案,但是右邊的則沒有特別的意涵。這個現象已經早就被發現了,諸多的研究都顯示人們對於「似人」的東西有快速擬人化的處理,除此之外即使只觀察一個人(甚至是似人的光點)的運動,也能夠知道判斷出那個人的情緒為何。這些證據都顯示了,人的大腦對於與人有關的刺激有較快速的處理。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用不同的實驗典範檢視這件事情,他們利用了隨機亂動的光點(正立或倒立)、似人類動作的光點(正立或倒立)當作刺激材料,每次實驗參與者會看到兩個依序呈現的刺激,兩個刺激一定都是隨機亂動的光點或是都是似人類活動的光點,但是其中一個是正立、一個是倒立的,兩個刺激的呈現時間大多數的情形是不同的,僅有1/7的情形是相同的。實驗參與者要做的事情是判斷哪一個刺激呈現的時間較長,過去的研究顯示,若一個刺激A較能夠捕捉我們的注意力,即使A刺激和其他的刺激呈現時間是相同的,我們還是會認為A刺激呈現的時間較長。
結果顯示,似人類活動的光點正立的時候會讓人覺得它的呈現時間較長相較於倒立的情境;但若是隨機的亂點則沒有這個現象(這有點廢話… 都是亂點了哪有正、倒之分,但在實驗操弄上,他們確實是把正立的亂點倒著呈現,所以實驗操弄上是有意義的)。
最後有個小插曲,就是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搜尋一下,赫然發現這個東西已經在其他地方發表過了,再進一步查證得知先前的發表是在會議當中的發表。嚴格來說沒有太誇張的一稿兩投,但類似的情形,作者都應該要在文章做說明,而非假裝事情沒有發生過,尤其是在知道會議的發表會被收錄在某期刊的專刊中。
去看這個研究的原文出處
去看這個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的網頁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