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塑化氫事件爆發以來,受影響的產品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大家真的都不知道倒底哪些東西是沒有問題的。我不是食品營養的專家,僅能針對這個議題和認知與情緒有關係的部分來做些評論:
1. 雖然剛開始只有發現幾項商品有問題,但人的知識表徵儲存的模式不會針對每一個獨特的商品都有一個特別的儲存區(當然對於與自身有關的會有這樣的處理),所以對於不常喝運動飲料的人來說,他得到的訊息就是:天啊!運動飲料都有塑化氫。因此即使只有幾項商品有問題,就足以造成人心的不安。
2. 人們風險評估的能力過差,雖然塑化氫可能會致癌,但到底致癌的程度及影響為何?就算致癌機率增加1000倍,從原本的千億分之一到億分之一,需要那麼恐慌嗎?如果只增加一倍,但原本的致癌機率從四分之一變成二分之一,不是應該更緊張?所以不能夠只從增加多少倍來評估風險。再者,塑化氫致癌的機率可能比其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影響更小,但我們卻因為那些習慣沒有被放大檢視就認為前者有較嚴重的影響。
3. 如何確認東西安全無虞?很可悲的這件事情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的確認,因為即使是機器檢驗都可能會有誤差,除非用不同的機器檢驗很多次,都認為沒有問題,那才有可能確定這個東西是有極低的機率是有問題的。所以不論是要提出檢查報告、或是提出證明都不是最有力的證據。在這樣的情形下,若真的不想受到塑化氫的影響,唯一途徑就是盡量不用使用加工的產品。
4. 需要恐慌嗎?除非自己長時間服用確定有塑化氫含量過高的產品,其實是不需要恐慌的。如同第二點說的,要根據實際上的數據去做評估,但除非在實驗室精準的操弄研究且在人體上試驗,否則沒有人能夠知道究竟塑化氫對於人體有甚麼程度的傷害。大概就是仗著這點,所以黑心的業者才能夠肆無忌憚的去賣黑心貨… 現在人民恐慌的一個來源絕對是媒體,因為重複、誇大的報導,沒有發生的事情,都可能因為最後聽者搞不清楚這個訊息是真實發生的還是自己聽過的,最後聽者都會以為真實發生過。所以現階段要降低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電視機關掉。
最後附上android黑心食品檢測器的連結給大家參考,希望不久後我們也能夠這麼快速的寫一些有用的app。
就專業的角度來說, 其實DEHP只在動物實驗上致癌, 並無流病證據會造成疾病, 但是這樣一說可能會被誤認為不肖廠商的打手, 於是眾專家就噤聲了XD…….但是像這樣負面的消息, 確實是比較容易”深植人心”與”快速流傳”,由演化來說, 果然”去哪裡可能被獅子吃掉”的消息比”哪裡有蘋果樹”重要的多….
劉大醫師的演化說很讚
感謝分享!